[发明专利]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6003.8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孙森;陈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G01N21/01;G01N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样本 采样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典型人的手抖大约是700um。在高精度的取样操作中,人手的抖动会影响采样过程。本发明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包括横移平台和吸附机构。所述的横移平台包括工作台、伺服电机、丝杠、进给块和采样板。吸附机构包括调整横移组件、调整竖移组件和吸排液组件。调整竖移组件包括第一压电致动器、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和第一弹簧。调整横移组件包括第二压电致动器、第二滑块、第二滑轨和第二弹簧。吸排液组件包括安装台、毛细管转换块、毛细管和切换驱动件。本发明完成了对流体样本的采样和点滴,提高了医院对流体样本采样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显微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但目前显微镜的操作使用,特别是将流体样本放入电子显微镜取样容器中,多数显微镜还只能用手动操作。近年来,虽然在显微镜自动化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显微镜的自动化程度并不是很高。
但是,目前的微区取样装置针对流体样本的取样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在流行的做法是用手动吸取流体样本,但典型人的手抖大约是700um,这会影响采样过程。而现有技术中的取样容器装置无法满足精确控制取样仪的要求。因此,设计一种对流体样品取样时实现精确移动、重复定位和远程操作的取样仪,是极为必要的。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提供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以提高医院、研究所等机构对流体样本采样的效率。用于对流体样本进行采样,保证显微镜吸附机构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一种流体样本采样装置,包括横移平台和吸附机构。所述的横移平台包括工作台、伺服电机、丝杠、进给块和采样板。所述的丝杠支承在工作台的侧部。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工作台固定。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进给块与工作台构成滑动副。固定在进给块上的螺母与丝杠构成螺旋副。
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开设有采样槽和n个放置槽,1≤n≤5。采样槽的底面固定有第一金属片。第一金属片上开设有n个采样孔。采样板固定在采样槽内。采样板上开设有n个采样槽。n个采样孔与n个采样槽分别对齐。
n个放置槽的底面均固定有第二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侧面的形状与放置槽底面的形状相同。n片第二金属片上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目标通孔。n个采样孔、n个目标通孔沿丝杠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所述的吸附机构包括调整横移组件、调整竖移组件和吸排液组件。所述的调整竖移组件包括第一压电致动器、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轨的底部与进给块固定。所述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构成滑动副。第一弹簧的两端与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分别固定。第一压电致动器固定在第一滑轨上。第一压电致动器的变形输出端与第一滑块接触。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弹簧与第一压电致动器之间。
所述的调整横移组件包括第二压电致动器、第二滑块、第二滑轨和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滑轨与第一滑块固定。第二滑轨的一端固定有测距块,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压电致动器。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构成滑动副。第二弹簧的两端与第二滑块、第二滑轨分别固定。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压电致动器与第二弹簧之间。
所述的吸排液组件包括安装台、毛细管转换块、毛细管和切换驱动件。所述的安装台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毛细管转换块与安装台的底部构成转动副。毛细管转换块由切换驱动件驱动。毛细管转换块上的底部开设有沿毛细管转换块、安装台所成转动副公共轴线的周向均布的n个毛细管安装孔。
所述毛细管转换块的n个毛细管安装孔内分别嵌有毛细管。n个毛细管安装孔的外端均固定有金属圆环。n个金属圆环与毛细管安装孔分别同轴设置。金属圆环与第一电容数字转换器的第二输入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6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