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驱点火装置、火驱点火装置的装配方法及其点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5806.1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蔡罡;陈龙;潘竟军;王如燕;余杰;陈莉娟;坎尼扎提;宋晓;梁建军;李家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E21B23/14;E21B3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点火装置 点火器 点火 收卷装置 带压 阀门 装配 可移动地设置 点火成本 阀门关闭 井口装置 线缆回收 预定位置 回收 动密封 有效地 穿设 井内 伸入 油管 卸下 下放 驱动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驱点火装置、火驱点火装置的装配方法及其点火方法,其中,火驱点火装置包括:密封装置,设置在第一阀门处;线缆,穿设于密封装置与井口装置组件内并伸入点火井的油管内,线缆与密封装置之间为动密封;点火器,设置在线缆的端部,点火器能够通过线缆下放至点火井的预定位置;线缆收卷装置,相对于地面可移动地设置,线缆收卷装置能够驱动线缆回收以使点火器在点火井内带压的情况下回收至密封装置内,当第一阀门关闭时,密封装置能够从第一阀门处卸下,线缆与点火器能够被回收。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火驱点火装置不能带压提出点火器,实现其重复使用的问题,这利于降低点火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驱点火装置、火驱点火装置的装配方法及其点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火驱的点火方法主要有电点火和化学点火两种方法。电点火方法是向井内下入电点火器,将油层加热,同时注入空气将其点燃。化学点火方法是向井内注入空气和化学助燃剂,利用氧化放热反应将油层点燃。两相比较,电点火易于实现油层高温燃烧,点火过程能够控制;而化学点火的工艺设备比较简单,但点火温度无法控制,甚至不能确保实现地层高温燃烧,即点不着火。因此,电点火在火驱采油中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主流点火技术。
在此前的电点火方法中采用的是固定式电点火方法,固定式点火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点火设备(点火器、点火电缆、点火控制设备)现场安装连接,联机检测、调试。
(2)对点火井进行压井作业。向点火井内注入较大比重液体,用以平衡地层压力,使井口压力为零,确保可以敞开井口装置进行后续下点火器作业。
(3)用油管将电点火器和点火电缆下至油层位置。点火器位于油管柱的最下端;在下入点火器的过程中,点火电缆由下至上固定在油管柱的外壁上,用以连接井下电点火器和地面点火控制设备。
(4)用热水循环洗井,将油管柱内和油套环空内残留的原油洗出。
(5)实施点火:以设计的注气量向点火井内持续注入空气,当井口压力不再升高并保持稳定后,具备点火条件。启动点火器,逐渐加热油层,直至将油层点燃。
(6)停止点火:通过对生产井产出气体组分的监测,判断油层被点燃后,可关闭点火器停止点火。
此方法虽然点火成功率比较高,但点火后,由于仍需通过油管柱持续向井内注入空气,无法进行提油管作业,因此,置于油管柱最下端的点火器和固定在油管柱外壁上的点火电缆均无法提出点火井。可见固定式点火方法中的点火器和点火电缆为一次性使用,点火成本较高。并且现场施工时,使用设备较多、搬迁安装调试等作业量较大、作业人员多、作业时间较长。这些因素也推高了点火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驱点火装置、火驱点火装置的装配方法及其点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火驱点火装置不能带压提出点火器,实现其重复使用的问题,这利于降低点火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驱点火装置,在点火井的井口处设置有井口装置组件,井口装置组件包括井口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井口装置本体上的第一阀门,火驱点火装置包括:密封装置,设置在第一阀门处;线缆,穿设于密封装置与井口装置组件内并伸入点火井的油管内,线缆与密封装置之间为动密封;点火器,设置在线缆的端部,点火器能够通过线缆下放至点火井的预定位置;线缆收卷装置,相对于地面可移动地设置,线缆收卷装置与线缆连接,线缆收卷装置能够转动以实现线缆的放出和回收,线缆收卷装置回收线缆以使点火器在点火井内带压的情况下回收至密封装置内,当第一阀门关闭时,密封装置能够从第一阀门处卸下,线缆与点火器能够被回收。
进一步地,火驱点火装置还包括:运输工具,线缆收卷装置设置在运输工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5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补压式高温蒸汽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掺稀气举工艺参数优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