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磨过程中最优磨具粒度的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73018.9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谌鸿强;李桂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磨 过程 最优 磨具 粒度 选择 方法 | ||
1.一种打磨过程中最优磨具粒度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不同磨具粒度号所对应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2)根据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确定不同磨具粒度号对应的工件打磨后粗糙度下降值ΔRa值与打磨前表面粗糙度Ra0的关系,绘制成图表形式;
(3)根据打磨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在步骤(2)绘制的图表中甄选出打磨效率最高,即ΔRa值最大的点所在的曲线,该曲线对应的粒度号即为当前工况下的最优磨具粒度号;
所述步骤(1)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1)预估打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磨具粒度号;
(1.2)在工件表面试磨,用不同粒度号的磨具在工件表面某一点连续打磨一段时间,获得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近似作为该粒度号的磨具所能达到的极限表面粗糙度Rae;
(1.3)先记录下打磨前工件表面粗糙度Ra0,之后用不同粒度号的磨具以正常打磨时的工艺参数对工件进行打磨,采集数据,将获得的打磨后表面粗糙度值Ra代入Ra=(Ra0-Rae)·ek·T+Rae,式中,k为与工件材料、磨具粒度有关的常数,T为打磨时间;则得到各粒度号的磨具对应的常数k,进而建立不同粒度号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过程中最优磨具粒度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绘制粗糙度下降值ΔRa与打磨前表面粗糙度Ra0的关系图表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获取不同磨料粒度对应的打磨后粗糙度下降值ΔRa计算式有ΔRa=(Ra0-Rae)·(1-ek·T);
(2.2)对于某一种粒度号的磨具,不同工件打磨前表面粗糙度Ra0不同,打磨后粗糙度下降值ΔRa的值也不同,将不同粒度号对应的ΔRa与Ra0的关系图线绘制在同一张图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30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单分保合约查询匹配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恶意代码自动化检测平台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