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室内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717.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为县吴俊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寇俊波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龙虾 室内养殖 养殖 精细化养殖 杀菌消毒 生物入侵 食物营养 温度调节 传统的 养殖池 寄生 酸碱 投食 虾苗 箱架 捕捞 细菌 消毒 选址 厂房 食用 生长 水质 投放 利润 制造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室内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址;(2)准备小龙虾生存箱架;(3)消毒置土;(4)放置草石;(5)投放虾苗;(6)调节酸碱值;(7)投食;(8)温度调节;(9)杀菌消毒;(10)捕捞;利用厂房式养殖小龙虾,相对于传统的制造养殖池养殖,精细化养殖使得小龙虾生长速度快,无外界生物入侵使得小龙虾安全无有害细菌寄生;同时食物营养丰富、水质干净鲜活可提高小龙虾的食用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小龙虾利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室内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的捕捞时间常常由于早春雨水量来均决定上年的亲虾出洞时间,因此早期消费市场上供应的主要是上年的抱卵虾,小龙虾收购商为了提早收购,一般直接进驻一线养殖区域,以确保自己的小龙虾供应稳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早期小龙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而作为一线小龙虾养殖户,为了错开中期的出虾高峰期并抢占价格优势,部分养殖户往往提前购买早期的高价虾苗开展养殖,此外还有部分地区如监利县养殖户尝试小龙虾反季节养殖,但是传统的养殖均是通过养殖塘进行养殖,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大,因雨水使得亲虾的出洞时间有所延迟而影响到养殖户售卖,而室内养殖则无此类问题,早期市场的室内盈利空间相对于养殖塘更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工室内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一种人工室内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选址:选择一个背对阳光且通风窗口多的厂房;
(2)准备小龙虾生存箱架:选择大型支架,在支架上放置数个养殖箱,准备一个总增氧装置和总排水系统,在每个养殖箱里放置分支的增氧管和分支排水管,在厂房顶端设置数个风扇及一个加温器;
(3)消毒置土:在养殖箱内放置经过阳光暴晒的养殖土,在放置养殖土后撒适量生石灰进行消毒;
(4)放置草石:在养殖箱内放养殖水,同时放置贝壳、砖头、石块竹筒类便于小龙虾隐蔽和栖息的物件以及小龙虾喜食的水草、螺蛳;
(5)投放虾苗:经过7-10天的环境初步养成,投放体质健壮、有活力的虾苗到养殖箱中,并在养殖箱顶部放置安全网放置小龙虾出逃或外生物入侵;
(6)调节酸碱值:投放适量的生石灰使得养殖箱内的养殖水的酸碱值在6.9-8.6之间,同时开启总增氧装置和总排水系统以时刻保障养殖水的溶氧量及鲜活程度;
(7)投食:在投放虾苗30分钟后开始投喂饲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黄豆打浆为主,再补少量的小杂鱼和螺肉,后期投喂虾饵料,也可投喂些杂鱼、豆粕、麦麸、青菜类配合饲料各25%;
(8)温度调节:厂房内设置温度计随时监控温度,在高温季节为防止虾浮头需要及时开启风扇及保持通风,加大总增氧装置和总排水系统的增氧及活水力度;
(9)杀菌消毒:在养殖水的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消杀浮游生物;
(10)捕捞:养殖2-3个月后观察小龙虾大小,捕捞足量小龙虾。
所述的步骤(2)中的大型支架可为不锈钢支架,养殖箱可为透明塑料或玻璃制成的圆筒或方形箱体,所述的养殖箱的尺寸为长宽为3*2米,所述的分支排水管在养殖箱上设置有两个接口,一端为进水口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
所述的步骤(3)中的养殖土的暴晒天数为5-7天,所述的养殖土为腐殖质较多的泥质。
所述的步骤(4)中的水草约占水面1/3,水草可为轮黑叶藻、菹草类,水草长得超过养殖箱的高度后可将超出部分剪去作为饲料与肉类搅拌投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为县吴俊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未经无为县吴俊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