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1085.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余波;王浩;王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杨桦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炉 熔化炉 蓄热室 余热回收系统 助燃气体 燃烧 快速熔铝炉 空气喷嘴 燃烧系统 余热回收 炉体 节能 蓄热 余热回收效率 点火烧嘴 换向装置 燃料喷嘴 时间周期 有效解决 有效平衡 预热的 预热 竖直 烟气 预设 热力 余热 能耗 引入 | ||
1.一种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炉体,该炉体包括竖直的熔化炉和横向的保温炉,所述炉体内于熔化炉和保温炉交汇处形成斜面,以使得所述熔化炉内熔化的液体流入所述保温炉内;
燃烧系统,该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燃料喷嘴、点火烧嘴以及空气喷嘴,所述第一燃料烧嘴、点火烧嘴、空气喷嘴设置于所述保温炉,所述第一燃料烧嘴用于对燃料进行燃烧后将燃料喷入所述保温炉内,空气喷嘴用于将预热的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引入所述保温炉内;
余热回收系统,该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以及换向装置,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分别都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嘴和空气喷嘴连接,在所述换向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实现一侧蓄热室对所述熔化炉燃烧产生的余热进行蓄热,另一侧蓄热室对保温炉助燃气体进行预热,并使得所述第一蓄热室和所述第二蓄热室按照预设的时间周期交替进行蓄热和对助燃气体预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主烟道和辅助烟道,将所述熔化炉内按照炉料下料方向自上而下分成预热段和燃烧段,所述主烟道设置于所述燃烧段的炉体侧壁上,所述辅助烟道设置于所述预热段的炉体侧壁上,所述燃烧段产生的部分高温烟气从所述主烟道排出,所述燃烧段产生的余下高温烟气对物料进行预热后从辅助烟道排出,所述主烟道都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的排烟量占总烟气量的60%至80%,辅助烟道的排烟量占总烟气量的20%至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燃料喷嘴,所述第二燃料喷嘴设置于所述熔化炉中燃烧段的炉体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以及鼓风机,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阀和多个单向阀,所述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引风机以及鼓风机连接;所述单向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嘴和空气喷嘴连接的管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的一侧设置有烟气烧嘴和保温烧嘴,所述烟气烧嘴和所述保温烧嘴通过三通阀与所述换向阀和鼓风机相连接的管路连接,并通过循环风机将所述换向阀排至所述引风机的气体部分引至所述烟气烧嘴和所述保温烧嘴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喷嘴和所述空气喷嘴所在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在10度到45度的范围内,所述保温烧嘴所在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在20度到50度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芯、阀座以及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设置于阀门内壁顶部,所述阀芯底部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阀芯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并使得所述导向杆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其中,
当所述阀芯下部有气流流入时,产生向上的推力并将所述导向杆推至所述导向套筒内,以使得阀门开启,当气流停止流入后,所述阀芯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并落入所述阀座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烟道、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引风机连接的管路上都设置有温度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熔铝炉节能燃烧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循环风机、引风机、鼓风机以及温度计,所述控制器根据多个所述温度计的度数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引风机以及鼓风机的电机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10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