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7896.3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封子艳;崔铭伟;封飞;卞贺;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C10K1/00;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室 旋流脱水装置 二次分离 气井井口 导流室 管式 气液分离效率 气液两相分离 液相捕集装置 影响分离效率 轴向导流叶片 分离器结构 内循环装置 安装方便 采气管线 二次循环 分离空间 内循环管 气液两相 脱水装置 有效分离 直接安装 处理量 压力差 旋流 紧凑 占用 平衡 | ||
1.一种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30);
筒状本体(30)的一端设有入口(1),另一端设有出口(20);
筒状本体(30)的内部设有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外部套设有二次分离导流室,二次分离导流室靠近筒状本体(30)的内壁设置,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与二次分离导流室通过环形缝隙连通;
筒状本体(30)连接有液相捕集装置;二次分离导流室与液相捕集装置的液相捕集入口相连通,液相捕集装置设有液相捕集出口;
气液混合物经入口(1)进入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基于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的切向速度导致的离心力存在,被加速甩向二次分离导流室内壁,使气液两相分离,被甩向内壁的重相液态水和部分重组分沿二次分离导流室内壁旋流前进,经由环形缝隙进入二次分离导流室,分离后的气相通过出口(20)排出;
进入二次分离导流室的气液混合物由于重力作用进入液相捕集装置,当液相捕集装置内液相达到预设位置后,经液相捕集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循环旋流脱水组件包括:分离室(45)和轴向导流机构(42),轴向导流机构(42)一边附着在轴向导流轴(43),与轴向导流轴(43)的附着处密封连接,轴向导流机构(42)的另一边附着在分离室(45)的内壁,与分离室(45)内壁的附着处密封连接,轴向导流轴(43)的端部设有半球形结构,半球形结构延伸进入分离室(45),分离室(45)的外层设有二次分离导流室(46);分离室(45)与二次分离导流室(46)之间设置第一环形缝隙(47);分离室(45)和二次分离导流室(46)通过第一环形缝隙(47)连通;二次分离导流室(46)与液相捕集装置(49)的液相捕集入口相连通;
液相捕集装置(49)侧边安装液位计(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井井口管式循环旋流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二次分离导流室(46)连接有至少两个内循环管线(44);
内循环管线(44)的入口与二次分离导流室(46)连通,内循环管线(44)的出口延伸至轴向导流轴(43)与分离室(45)之间;分离室(45)的轴线,轴向导流轴(43)的轴线和二次分离导流室(46)的轴线同轴设置,内循环管线(44)的出口靠近分离室(45)的轴线位置设置;
至少两个内循环管线呈螺旋状围绕在分离室(45)轴线设置,内循环管线(44)与分离室(45)外壁纵向切线夹角为β,β范围为60度<β<90度;
内循环管线(44)与分离室(45)外壁横向轴线夹角为α,α范围为30度<α<60度;
轴向导流轴(43)为空心结构,轴向导流轴(43)的两端均为半球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78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薄互层天然碱矿床的开采方法
- 下一篇:利用本井回收气进行气举采油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