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铸铁件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与防闪锈涂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1525.4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煌;许奕祥;张红;王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167/08;C09D133/04;C09D163/00;C09D5/08;B05D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铸铁件 水性 腐蚀 低温 涂料 防闪锈涂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铸铁件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与防闪锈涂装方法。涂料由水性树脂、固化交联剂、防锈颜料、填料、着色颜料、防闪锈剂、水性助剂、水等原料组成。本发明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具有很好的防腐蚀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闪锈,可以在5~35℃,相对湿度不高于90%的条件下使用,大大方便了操作。本发明涂料适合刷涂、滚涂、淋涂、喷涂和浸涂等多种涂装方式,特别适用于发动机缸体、缸盖,减速器,车桥壳,离合器片,圆柱齿轮壳和平衡轴支架等铸铁材质的关键零部件的腐蚀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蚀涂料及涂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铸铁件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与防闪锈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铸铁由于具有强度高,导热和耐热疲劳、加工性等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金属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等要求较高的汽车零部件。
水性涂料以水为主要溶剂,对人体与环境危害小,并且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性好、易于储存运输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涂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水性涂料在建筑涂料和电泳涂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金属防腐蚀涂料方面的使用还很有限。在钢铁表面使用水性涂料,在干燥过程由于有水和氧的存在极容易发生腐蚀。
铸铁是多相组织,其金相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石墨和渗碳体组成。渗碳体的阴极性比铁素体强,石墨的阴极性又比渗碳体强。大量石墨和渗碳体的存在,使得铸铁涂装水性涂料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腐蚀微电池,导致铸铁基体极易出现闪锈蚀。
闪锈是指新施工的水性涂料干燥过程中在金属基材表面出现的锈斑现象。由于水性涂料体系以水为主要分散介质,相对于溶剂型涂料,水的蒸发潜热较大,挥发速率较慢,特别是梅雨季节,施工环境湿度≧85%以上时,水性涂料中的水与金属基材表面接触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闪锈问题,严重影响涂膜的防腐蚀性能。从多方面试验和行业反馈的情况显示,铸铁不仅是最容易呈现闪锈的金属基材,也是最难以解决闪锈问题的基材之一。
CN107899909A公开了一种水性工业防腐涂料,其主要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成膜物︰防锈颜料︰颜填料︰水性助剂︰去离子水=20~40︰5~20︰15~30︰1~5︰10~30,所述的成膜物为水性环氧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酯树脂、水性环氧酯树脂和水性醇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防锈颜料为磷酸盐类、钼酸盐类、硼酸盐类、复合铁钛粉和锌粉化学防锈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颜填料为云母氧化铁、氧化铁红、氧化铁黑、云母粉、硫酸钡、硅酸铝镁粉和硅微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性助剂为分散剂、润湿流平剂、抗闪蚀剂、防沉触变剂、消泡剂和环保型助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然而使用时发现,该涂料依然存在闪锈的问题。为获得更好的防腐蚀效果,一般还是使用常规的有机溶剂型防腐涂料。少数几种水性防腐蚀涂料,对施工环境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控制相对湿度在60%以下,或在涂装后升温,以加速涂料干燥,以减少闪锈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市场迫切需要涂装在铸铁材质零部件件不易闪锈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体系与防闪锈涂装技术,以推进铸铁件防腐蚀涂装的水性化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铸铁件的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水性防腐蚀低温自干涂料的防闪锈涂装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铸铁件的水性防腐蚀自干涂料,其质量组成为:
去离子水适量;
pH值8~12。
作为上述水性防腐蚀自干涂料的进一步改进,水性树脂选自水性环氧树脂、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水性醇酸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中一种或2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1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