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1263.1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14;B01D53/18;B01D53/76;B01D47/02;F23G7/06;A61L9/01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陈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除臭 空气净化系统 水浴 氢氧化钠水溶液 助燃 高浓度臭氧 气体生成物 不溶于水 臭氧工艺 二氧化氮 空气燃烧 净化率 可吸收 氧化氮 除污 风量 吸收 发热 氧气 清洗 消毒 燃烧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方法,其主要步骤为:高浓度臭氧氧化、高温除臭、水浴吸收、空气燃烧、水浴清洗。该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或多或少多会产生一些二次生成物,最主要的是臭氧等气体生成物,当风量很大时,部分臭氧就不能衰败完的问题。臭氧使得空气被消毒,增加了空气的净化率;高温除臭能够快速有效的使臭氧衰败,并且不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不溶于水的气体被氧化后能溶于水,达到了除污的目的;高温得发热使用除臭步骤所产生的氧气来提供助燃,节约了资源;燃烧步骤将如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转变为可吸收的二氧化氮通过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达到了快速除臭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私家汽车的增多,我国空气质量急速下滑,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的严重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呼吸疾病主要引发原因,空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有有害气体、颗粒物、重金属等,其中,主要的污染气体为臭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除去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净化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现有技术中或多或少多会产生一些二次生成物,最主要的是臭氧等气体生成物,常规的除臭氧是让其在空气中自然衰败,当风量很大时,部分臭氧就不能衰败完就被排到室内造成污染。为此,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或多或少多会产生一些二次生成物,最主要的是臭氧等气体生成物,当风量很大时,部分臭氧就不能衰败完就被排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中快速除臭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高浓度臭氧氧化:引入高浓度臭氧对空气进行氧化;
(b)高温除臭:采用高温设备除臭;
(c)水浴吸收:采用水浴吸收污染气体;
(d)空气燃烧:在燃烧罐中燃烧一遍空气;
(e)水浴清洗:采用水浴对燃烧后的空气进行清洗;
(f)排放:水浴清洗后的排放至净化系统。
进一步的,(a)高浓度臭氧氧化步骤中,臭氧的浓度为20ppm。
进一步的,(b)高温除臭步骤中,温度选择在100℃~150℃之间,器提供热的方式为(d)步骤的燃烧和电发热混合提供。
进一步的,(c)水浴吸收步骤中,水浴用水为纯化水。
进一步的,(d)空气燃烧步骤所使用的设备为防爆设备,与(b)高温除臭步骤合用同一设备。
进一步的,(e)水浴清洗步骤中,水浴用水为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人为增加臭氧的浓度,使得空气被消毒,增加了空气的净化率,其次,采用高温除臭能够快速有效的使臭氧衰败,并且不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同时,部分不溶于水的气体被氧化后能溶于水,达到了除污的目的,同时,该高温得发热是使用除臭步骤所产生的氧气来提供助燃的,节约了资源,同时燃烧步骤能够将如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转变为可吸收的二氧化氮在通过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达到了快速除臭氧的目的,同时,还能出去大部分有害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1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