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电能压缩空气制冷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8955.0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6 | 分类号: | F25B9/06;F04B41/02;F04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气体储存 输气管 光伏 压缩空气制冷 风力发电 空气压缩机 压缩空气 阀门 盘管 制冷 建筑物 压力表 风力发电系统 压缩空气储存 压缩空气压力 对空排放 气体总管 实时监测 埋入 驱动 输出 配置 保证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电能压缩空气制冷的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光伏或风力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驱动其压缩空气;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压缩空气储存在其中并被分散或整体埋入建筑物的周围以备制冷;空气压缩机(1)以及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通过输气管(3)连接;每个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配置一个阀门(4),用于控制气体总管路的阀门(4)安装在输气管(3)上,控制流入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内的压缩空气的流量;盘管(6),设置在建筑物内,盘管(6)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后直接对空排放;一个或多个压力表(5),安装在输气管(3)上,实时监测输气管(3)内的压缩空气压力,保证制冷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电能压缩空气制冷的系统。
背景技术
从理论上讲,太阳能制冷可由太阳能光电转换制冷和太阳能光热转换制冷两种途径来实现。
太阳能光电转换制冷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再用电能驱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在目前太阳能电池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制冷功率,太阳能光电转换制冷系统的成本要比太阳能光热转换制冷系统的成本高出许多,目前尚难推广使用。
太阳能光热转换制冷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制冷机制冷,主要有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其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多的是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然而就目前技术而言空气压缩的效率较低、该过程比较耗能。
另外,我们也不可能用电网的电能去大规模的压缩空气制冷,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需要新的思路或者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电能压缩空气制冷的系统,该系统部分属于太阳能光电转换制冷,然而与光伏发电驱动常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有本质不同,其发明构思在于:本系统首先通过光伏(风力)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驱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大规模的压缩储存,如在建筑物周围埋入高压储气罐,需要制冷时,使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经布置在地面、墙面内部的微管道循环,管道内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房间内温度下降。本发明中的电能来自光伏发电系统,可得到最佳的系统匹配:即越是阳光照射强烈、气温高的天气,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功率越大,压缩空气的能力越大,制冷的效果越好。前期施工成本“可能”较高,考虑应用在大型公共场所,不仅可以制冷,还可以通风,其综合效益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电能压缩空气制冷的系统,包括:
空气压缩机(1),光伏或风力发电系统所输出的电能,驱动所述空气压缩机(1)压缩空气;
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经所述空气压缩机(1)压缩的空气储存在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中,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被分散或整体埋入建筑物的周围以备制冷;
输气管(3),所述空气压缩机(1)以及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通过输气管(3)连接;
多个阀门(4),每个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配置一个阀门(4),用于控制气体总管路的阀门(4)安装在所述输气管(3)上,控制流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内的压缩空气的流量,需要制冷时,打开相应高压气体储存装置(2)配置的阀门(4),压缩空气经管道流入建筑物内的盘管(6);
盘管(6),设置在建筑物内,用于接收并容纳流入的压缩空气,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盘管(6)内体积迅速膨胀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建筑物内的温度降低,所述盘管(6)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后直接对空排放。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表(5),安装在所述输气管(3)上,实时监测所述输气管(3)内的压缩空气压力,保证制冷安全。
优选的,所述盘管(6)上增设微孔,同时用于散热和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8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