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开放式水体底泥生物质原位修复与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8447.2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宾;赵建军;李秀芝;时春华;杨雪;张忠伟;徐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绿之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1/04;C02F11/14;C02F101/20;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水体 复合污泥 种植土层 底泥生物 生态护岸 原位修复 排气管 穿孔 联合处理技术 微生物菌剂 底泥修复 化学药剂 绿色景观 石子垫层 植被层 上端 底泥 构建 石笼 竖直 上铺 岸边 铺设 修复 延伸 种植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开放式水体底泥生物质原位修复与利用的方法。本发明包括由生态石笼构建的生态护岸;生态护岸与开放式水体岸边之间的空间底部自下而上依次交替铺设有石子垫层和由开放式水体中的底泥、微生物菌剂、化学药剂混合而成的复合污泥层;最下面一层的复合污泥层设有竖直的穿孔排气管,最上面一层的复合污泥层上铺设有种植土层,穿孔排气管的上端延伸至种植土层的上方;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植物植被层。本发明采用物理‑化学‑生物联合处理技术,在进行底泥修复的同时营造出绿色景观,其修复周期短,见效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水质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开放式水体底泥生物质原位修复与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河流、湖泊、近海等开放式水体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出现水质恶化、水体底泥生长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导致污染物严重积累,而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沉积于开放式水体的底泥中。由于开放式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外源造成的水体污染得到控制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可能会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又称内源污染),因此,对污染底泥的处理已成为控制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底泥污染控制技术中,原位处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处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目前,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却存在以下缺点:单一的化学处理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单一的植物或者微生物修复则会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修复周期较长、见效慢。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开放式水体底泥生物质原位修复与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开放式水体底泥生物质原位修复与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开放式水体岸边的低处,利用生态石笼构建生态护岸(1);
2)在生态护岸(1)与开放式水体岸边(2)之间的空间底部铺设一定厚度的石子垫层(3),而后取开放式水体的底泥与微生物菌剂及化学药剂相混合形成复合污泥层(4),将复合污泥层(4)按一定厚度平铺在石子垫层(3)上;如此重复,自下而上依次交替铺设石子垫层(3)和复合污泥层(4);最下面一层的复合污泥层(4)上设置竖直的穿孔排气管(5);
3)在最上面一层的复合污泥层(4)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层(6),穿孔排气管(5)的上端高于种植土层(6)的上端,种植土层(6)上种植植物植被层(7)。
优选地,步骤2)中,按重量份数计,底泥10000~12000份、微生物菌剂5~100份,化学药剂1~200份;所述微生物菌剂由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组成,所述化学药剂由重金属钝化剂、固化剂组成。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重金属钝化剂为泥炭土、凹凸棒土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固化剂由Ca(NO3)2、CaO及水处理絮凝剂组成。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的重量之比为1-30:1-50:1-20。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重金属钝化剂、固化剂的重量之比为1-30:3-170,所述Ca(NO3)2、CaO、水处理絮凝剂的重量之比为1-50:1-20:1-100。
优选地,所述石子垫层(2)的厚度为50mm~500mm。
优选地,所述复合污泥层(4)的厚度为50mm~5000mm。
优选地,所述种植土层(6)厚度为100mm~30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绿之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绿之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8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