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引射器、液氮制冷系统及厢式冷藏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3408.3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林漳;余慧娟;杜宏斌;伊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29/00;B60P3/20;B62D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李芙蓉;冯建基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射管 引射器 喉部 制冷 冷藏车 液氮制冷系统 逐渐增大 厢式 喷射 低温冻伤 降温效果 由内向外 轴线方向 能力强 入射端 轴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引射器、液氮制冷系统及厢式冷藏车。制冷引射器包括喉部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的内径在其轴线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喉部设置在所述引射管的入射端,且所述喉部的内径在所述引射管的轴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喉部最小内径尺寸与所述引射管的喷射端的内径尺寸的比值为0.3‑0.8。该制冷引射器喷射能力强,可以快速、均匀地达到降温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引射管附近低温冻伤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氮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引射器、液氮制冷系统及厢式冷藏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时效,尤其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伴随消费观念的转变飞速发展,冷冻冷藏食品的种类日益增多,以往通用的单温区冷藏车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液氮制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液氮制冷技术分为直接式液氮制冷技术和间接式液氮制冷技术两种方式,其中,间接式液氮制冷技术最终需要将低温的液氮排出厢外,造成液氮冷量的浪费。为了最大化利用液氮的冷量,市场上常见的液氮制冷方式为直接式液氮制冷技术。
直接式液氮制冷是直接将低温的液氮喷射到车厢内,并通过液氮气化吸热和温差吸热来降低厢体内的温度。然而,由于液氮被直接喷入车厢内以及目前的制冷引射器的结构存在缺陷,车厢内靠近喷嘴区域的温度下降较快,而远离喷嘴位置的温度下降较慢,这直接导致车厢内的温度不均匀,而且接近喷嘴区域的温度往往偏低,存在低温冻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引射器、液氮制冷系统及厢式冷藏车,用以解决车厢内温度不均匀和低温冻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制冷引射器,所述制冷引射器包括喉部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的内径在其轴线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喉部设置在所述引射管的入射端,且所述喉部的内径在所述引射管的轴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喉部最小内径尺寸与所述引射管的喷射端的内径尺寸的比值为0.3-0.8。
优选地,所述喉部包括喇叭部和延伸部,所述喇叭部的收缩端与所述引射管的入射端连接,所述喇叭部的收缩端的收缩半径为5-20mm;所述喇叭部的扩展端与所述延伸部连接,且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引射管的径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制冷引射器的引射比为1:35。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氮制冷系统,所述液氮制冷系统包括液氮容器、换热器、引射排架和引射器,所述液氮容器的冷却介质输出口与所述引射排架的冷却介质喷嘴连通,所述引射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冷却引射器,所述引射排架的冷却介质喷嘴伸入所述引射器的喉部,液氮容器输出的冷却介质通过换热器吸热后从引射器喷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厢式冷藏车,所述包括冷藏车厢和液氮制冷系统,液氮制冷系统包括液氮供给系统、引射器和换热器,所述引射器和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内,所述液氮供给系统用于提供液氮冷却介质,所述液氮供给系统与所述引射器连通,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液氮供给系统和所述引射器之间,用于使液氮吸热气化,所述引射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冷却引射器,而且所述液氮供给系统的冷却介质喷嘴伸入所述引射器的喉部。
其中,所述液氮供给系统包括液氮容器、引射排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液氮容器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的外侧;所述引射排架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内,所述引射排架间隔设置有多排冷却介质喷嘴,而且每排间隔设有多个冷却介质喷嘴,每一所述冷却介质喷嘴对应设置一所述引射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喷嘴与所述液氮容器之间管路的外侧;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液氮容器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冷却介质喷嘴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液氮供给系统还包括手动截止阀,所述手动截止阀设置在所述液氮容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模具快速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肥料加工用滚筒式冷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