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3015.2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芬;彭俊;刘科;吴文贵;莫达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02 | 分类号: | G06Q20/02;G06Q20/16;G06Q20/32;G06Q30/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付服务 支付请求 移动支付系统 服务架构 支付平台 转发 负载均衡策略 核心交易系统 服务模块 缴费系统 请求用户 授权中心 刷卡系统 移动平台 移动支付 营销系统 支付方式 传统的 熔断器 网关层 选择器 鉴权 预设 数据库 服务 | ||
本发明涉及支付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与传统的支付平台相比,本发明的支付服务层包括核心交易系统、营销系统、缴费系统和扫码刷卡系统,可满足绝大数的支付方式,本移动平台包括网关层将支付前端的支付请求通过授权中心模块鉴权,请求用户数据库获得对应的服务URI,根据熔断器服务模块中的负载均衡策略,将支付请求转发至支付服务层,支付服务层根据选择器内预设的规则将支付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系统内,大大的降低了移动支付的程序,使得支付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付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支付行业正迅猛发展,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和手机厂商多方机构参与其中,从渠道到应用等出现不同的支付方式,在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便捷支付的同时,也造成了商户收银台被各种刷卡或者扫码设备堆满的情况,而不同支付平台布设程序繁琐,支付程序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所述移动支付平台整合了多种支付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支付平台的支付程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包括支付前端、网关层、授权中心模块、熔断器服务模块、支付服务层、配置中心和用户数据库,所述支付前端通过网络层与所述网关层连接,所述网关层与所述用户数据库连接,所述授权中心模块与所述网关层连接,所述网关层与所述所述熔断器服务模块连接,所述熔断器服务模块与所述支付服务层连接,所述配置中心与所述支付服务层连接,所述支付服务层包括核心交易系统、营销系统、缴费系统、扫码刷卡系统和选择器,所述核心交易系统、所述营销系统、所述缴费系统、所述扫码刷卡系统均与所述选择器连接,所述选择器与所述熔断器服务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核心交易系统包括交易后台服务模块、管理后台模块和客户对账服务模块,所述营销系统包括包括营销管理模块、会员卡管理模块和优惠券管理模块,所述缴费系统包括公众号缴费模块,所述扫码刷卡系统包括扫码支付模块和刷卡支付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核心交易系统、营销系统、缴费系统、和扫码刷卡系统均设置有服务器集群,每个服务器集群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付平台还设置有管理端,所述管理端与所述网关层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付平台还设置有开发端口,所述开发端口用于与计算机连接,所述管理端用于对开发端口进行授权和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配置中心设置有多个配置信息集合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网关层设置有防火墙,所述防火墙用于负责拦截异常访问。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支付平台还包括备份数据储存模块、数据挖掘模块和云平台资源管理模块,所述备份数据储存模块、所述数据挖掘模块和所述云平台资源管理模块均与所述用户数据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云平台资源管理模块包括资源监控模块、策略管理模块、介质管理模块和整合器模块,所述资源监控模块、所述策略管理模块、介质管理模块和所述整合器模块均与所述用户数据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服务架构的移动支付系统,与传统的支付平台相比,本发明的支付服务层包括核心交易系统、营销系统、缴费系统和扫码刷卡系统,可满足绝大数的支付方式,本移动平台包括网关层将支付前端的支付请求通过授权中心模块鉴权,请求用户数据库获得对应的服务URI,根据熔断器服务模块中的负载均衡策略,将支付请求转发至支付服务层,支付服务层根据选择器内预设的规则将支付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系统内,大大的降低了移动支付的程序,使得支付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框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