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2403.9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巍;胡少领;郭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72/04;H04W72/08;H04W28/20;H04W2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传输 方式 选择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通信设备的无线传输的可用电量;根据无线传输的可用电量生成传输电量报告,以发送传输电量报告至控制设备;接收控制设备根据传输电量报告选择的目标无线传输方式,并根据目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该方法通过请求发送给UE进行测量和上报,再由gNB根据测量报告进行传输方式选择,从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能量效率,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NOMA是一种在5G中获得较大应用的技术。在上行链路中,一个用户拥有较好的信道,另一个用户拥有较差的信道。两个用户配对之后,使用相同时隙和频率资源向基站发送数据,其中一个用户的数据优先解码,在其解码时,将另一用户的信号视作干扰,并在先解码的用户的数据解码完成之后,基站将该用户的信号从接受信号中去除,然后,从已经去除先解码用户数据的干扰的接收信号中,基站将另一用户的数据解码出来。
目前,在NOMA技术中,首先解码的用户因为需要把另一用户的信号视为干扰,当干扰较为明显时,该用户为达到目标速率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这样会使该用户的能量效率下降。在用户能量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着重考虑能量效率,此时需要考虑NOMA的替代方案。
相关技术中,重新设计了针对NR的CSI-RS,用户直接汲取周围环境中的无线媒介中的能量,也就是说,能量通过无线媒介从能量源传送给用户。因为用户本身的功耗较低,而且通过波束赋形能够提高无线传输能量的效率,所以该方案有可行性。然而,无线传输能量,效率低,而且无线传输能量的效率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用户的能量效率,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通信设备的无线传输的可用电量;根据所述无线传输的可用电量生成传输电量报告,以发送所述传输电量报告至控制设备;接收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电量报告选择的目标无线传输方式,并根据所述目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在进行传输方式选择时,综合考虑频谱效率、以及能耗效率相关的用户设备,并根据测量报告进行传输方式选择,从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能量效率,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设备根据所述传输电量报告生成的报告配置消息,以根据所述报告配置消息进行电量检测和报告;接收测量请求,以根据所述测量请求触发UE进行面向传输方式选择的测量,得到能耗效率相关的用户设备能力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信息包括频谱效率、传输速率的需求等级、期待的能耗效率、残存能量和能耗效率中的一项或多项。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当所述残存电量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选择NOMA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获取更高的频谱效率;当所述残存电量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选择OFDMA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获取更高的能耗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无线传输方式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模式与正交多址接入模式,且在所述目标无线传输方式为非正交多址接入模式时,还包括:获取与所述通信设备配对以在交叠的传输资源上进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其他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2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