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板检测编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0215.2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沈桦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桦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朱介人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程器接口 测试控制板 控制器 编程器 继电器驱动模块 电流采集模块 红外发射模块 红外接收模块 控制板检测 上位机 检测 电源转换模块 修正 数据传输 数据修正 编程 分辨 生产 | ||
一种控制板检测编程器,包括控制器U4、电源转换模块U2、电压、电流采集模块、USB接口模块、编程器接口、继电器驱动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的电压、电流采集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USB接口模块、编程器接口、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分别各自与控制器U4连接;USB接口模块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连接进行控制器U4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编程器接口与编程器连接,编程器通过编程器接口与控制器U4连接,给被测试控制板进行编程。本发明既可以对被测试控制板进行检测,还能对检测到不合格的被测试控制板即时进行数据修正,并分辨出修正合格与修正不合格的被测试控制板;减少了工序,加快了生产中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板检测编程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控制板检测和编程的工序是分开的,在控制板的生产线上,都是将已经编程过的控制板半成品送到检测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再返回到编程工序进行重新编程;重新编程后再次送到检测室进行二次检测;二次检测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再挑出进行另外处理。
因此,现有的检测和编程的工序较多;需要反复的来回进行编程和检测,非常的麻烦;工人的工作量大,出活量还比较少;导致生产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板检测编程器,既可以对被测试控制板进行检测,还能对检测到不合格的被测试控制板即时进行数据修正,并分辨出修正合格与修正不合格的被测试控制板;减少了工序,加快了生产中的检测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板检测编程器,包括控制器U4、电源转换模块U2、温度采集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USB接口模块、编程器接口、继电器驱动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USB接口模块、编程器接口、红外接收模块和红外发射模块分别各自与控制器U4连接;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U2分别连接电源和控制器U4,将电源转换为5V电压后给控制器U4以及整个系统供电;所述的电压、电流采集模块与标准电源连接,采集标准电源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作为标准电压表的参考值;USB接口模块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连接进行控制器U4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编程器接口与编程器连接,编程器通过编程器接口与控制器U4连接,给被测试控制板进行编程;所述的继电器驱动模块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继电器接口与被测试控制板连接,给被测试控制板进行编程信号传输;红外输出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为无线通信口,与被测试控制板的红外输出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负责控制器U4和被测试控制板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源转换模块U2将电源转换为3V3电压后给控制器U4以及整个系统提供3V3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温度采样模块采集控制器U4的温度值,采集的温度值作为被测试控制板的温度参考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压、电流采集模块设置有外接口P4和P6,通过外接口P4和P6与标准电源连接,采集标准电源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作为被测试控制板的参考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准电源为被测试控制板的合格成品,如太阳能电池板、电池、LED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准电源还可以是设置好电源值的直流电源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的编程器接口包括USB1和USB2两个编程接口;编程器接口连接有编程器供电单元,通过编程接口USB1、USB2和编程器连接,给编程器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继电器驱动模块中设置有P1、P2、P3、P5四个继电器驱动电路,分别与4个继电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U4还连接有仿真模块、报警模块和手动调试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桦桦,未经沈桦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0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