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静电分离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8742.X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应彪;崔新安;李春贤;李朝法;蒋兴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洛阳)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2/02 | 分类号: | C10G32/02;C10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符莹莹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裂化 净化 处理 静电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静电分离装置及方法,属催化裂化油浆的净化处理技术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装置中静电分离器外壳接地并形成静电分离器腔体,净化油浆收集器与油浆原料分布器分别将静电分离器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油浆原料分布器和净化油浆收集器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高压电极设于第二腔室,绝缘套筒套设于高压电极,高压引入接口设于静电分离器外壳并穿过静电分离器外壳及绝缘套筒与高压电极连接,填料填充于第二腔室的剩余空间部分。上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解决常规分离方法难以脱除固体超细颗粒的问题,提高固体颗粒脱除效率,适合长周期运转。净化处理方法简单、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浆处理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静电分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催化裂化年加工量已经超过1.5亿吨,油浆的产量约占催化裂化处理量的5%-10%,催化裂化副产品油浆产量逐年增加。由于催化裂化油浆中含有大量的催化剂颗粒和稠环芳烃,在循环回炼过程中易使催化剂生焦并放出大量热,使装置的安全稳定性降低,而且严重影响催化裂化的产品性质和质量。因此,对于催化裂化油浆,炼厂一般采取减少油浆回炼比,增产外甩部分油浆的应对措施。针对外甩油浆,目前国内许多炼油企业将其作为燃料油的调和组分,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油浆的实际出路问题,但是对油浆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如何综合利用油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炼化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综合利用催化裂化油浆可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针状焦、炭黑、碳纤维、橡胶软化剂、芳烃增塑剂、沥青等,但是油浆中一般存在大量的催化剂固体颗粒,严重限制了油浆的高效利用。油浆的净化处理是油浆综合利用的前提和关键,目前国内外催化裂化油浆的净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沉降法、离心分离法、过滤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和静电分离法等。
自然沉降法虽然投资低、操作简单,但其沉降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分离效率低,难以达到深加工的要求。离心分离法,对于10μm以上固体颗粒的脱除效果较好,而在工业生产中,需配备多台大功率离心机,投资大,操作成本高。过滤分离法,工业应用较普遍,操作费用较低,对于大粒径的固体颗粒脱除效果较好,但在脱除微米级细小颗粒时需要开发特殊的过滤器,过滤材料的研制及过滤器的反冲洗均是该技术的难点。溶剂萃取法,溶剂用量大,运行成本较高,虽然可将绝大部分颗粒转移到抽余油中,但主要问题是抽出油的收率太低,且大量的抽余油难以找到出路。
我国在1988年由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引进了海湾公司的轴向静电分离装置,用于处理外甩的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并已于1991年试车。然而,由于国内油浆与国外油浆性质差别较大,国内的油浆原料密度大,黏度大,催化剂颗粒浓度大、粒径小,且富含细小的焦粉和极性组分,导致介质电导率升高,操作电压下降,净化效率下降,供电电源频繁跳闸,反冲洗频次增加,装置稳定性变差,操作难度加大。静电分离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该装置难以正常稳定运行,目前已经停车。
因此,需对现有的油浆净化处理的装置及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静电分离装置,该静电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解决常规分离方法难以脱除固体超细颗粒的问题,提高了固体颗粒脱除效率,适合长周期运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净化处理的静电分离装置,其静电分离器外壳、净化油浆收集器、油浆原料分布器、高压电极、绝缘套筒以及高压引入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洛阳)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洛阳)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8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