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下直接接触换热器管内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以及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8683.6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新;郭雅欣;肖清泰;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 实时动态监测 信号传输线 测量电极 阵列分布 耐高温 直接接触换热器 管内 耐高温绝缘层 屏蔽电极 高温段 轴端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 高温高压环境 技术应用 内部安装 生产过程 依次连接 换热 覆盖 | ||
1.一种高温下直接接触换热器管内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8)包括耐高温阵列分布测量电极(1)、轴端屏蔽电极(2)、耐高温绝缘层(3)、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和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两个轴端的轴端屏蔽电极(2)内部安装耐高温阵列分布测量电极(1),耐高温阵列分布测量电极(1)内部覆盖设有耐高温绝缘层(3),所述耐高温阵列分布测量电极(1)包括N个测量电极,其中N的取值为8至16范围内的任意整数,N个测量电极测量端依次连接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N个测量电极和轴端屏蔽电极(2)均采用黄铜片制成,N个测量电极均表面喷涂机油;耐高温绝缘层(3)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和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均为包括缆芯、绝缘层和屏蔽丝网的双屏蔽电缆线,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是由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外层包裹一层聚四氟乙烯管套制成,N个测量电极的测量端与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内部的缆芯连接,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内部的缆芯与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缆芯连接;两个轴端的轴端屏蔽电极(2)任一端与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屏蔽丝网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下直接接触换热器管内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测量电极和轴端屏蔽电极(2)厚度均为0.01~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下直接接触换热器管内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测量电极测量端长度为2.5~10cm,轴端屏蔽电极(2)距离N个测量电极测量端5~10mm。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温下直接接触换热器管内电容层析成像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6)、计算机成像显示设备(7)和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8),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8)通过有机硅胶贴在直接接触换热器(9)内部,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8)中的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缆芯连接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6),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6)中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成像显示设备(7);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8)中高温段信号传输线(4)屏蔽丝网依次连接常温段信号传输线(5)屏蔽丝网、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6)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86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