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9378.0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碳粉 海螺壳 邻苯二甲酸酐 共混 微孔 过硫酸铵引发剂 环己烷二甲醇 聚合物改性 力学稳定性 氰基丙酰胺 反应活性 过硫酸铵 吸附效果 原料组成 净化 重量份 制备 聚合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海螺壳粉100‑130、2,2‑二溴‑3‑氰基丙酰胺1‑3、1,4‑环己烷二甲醇3‑5、纳米碳粉20‑30、邻苯二甲酸酐20‑30、过硫酸铵0.5‑1,本发明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单体,与纳米碳粉共混,在共混中引入过硫酸铵引发剂聚合,得到聚合物改性的纳米碳粉,通过该反应,有效的改善了成品的力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提高了吸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附性除味剂是采用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物质利用分子间范德华力将异味分子吸附于多孔性物质中的除味方法,常见的吸附性除味剂有活性炭、竹炭、椰维炭等。除味剂比表面大、空容大,通常能吸附减少空气中异味浓度以达到除味的目的。
采用最新的无磷配方,经过雾化,在微小的液滴表面形成极大的表面能。该表面能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异味气体的溶解过程,即有气相转变为液相的传质过程,并使异味气体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变得不稳定;此时,溶液中的有效分子可以向异味气体分子提供电子,与臭气分子发生反应;同时,吸附在液滴表面的异味气体分子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经过本剂作用,异味气体分子将生成无味无毒的分子,如氮气、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海螺壳粉100-130、2,2-二溴-3-氰基丙酰胺1-3、1,4-环己烷二甲醇3-5、纳米碳粉20-30、邻苯二甲酸酐20-30、过硫酸铵0.5-1。
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过硫酸铵,加入到其重量30-4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2)取纳米碳粉、邻苯二甲酸酐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5-2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65-70℃,加入上述过硫酸铵水溶液,保温搅拌3-5小时,出料冷却,得聚合物改性碳粉溶液;
(3)取2,2-二溴-3-氰基丙酰胺,加入到其重量10-17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1,4-环己烷二甲醇,搅拌均匀,得酰胺分散液;
(4)取上述聚合物改性碳粉溶液、酰胺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升高温度为90-95℃,保温搅拌1-2小时,加入海螺壳粉,搅拌至常温,抽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即得所述微孔净化海螺壳粉。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单体,与纳米碳粉共混,在共混中引入过硫酸铵引发剂聚合,得到聚合物改性的纳米碳粉,通过该反应,有效的改善了成品的力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提高了吸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海螺壳粉100、2,2-二溴-3-氰基丙酰胺1、1,4-环己烷二甲醇3、纳米碳粉20、邻苯二甲酸酐20、过硫酸铵0.5。
一种微孔净化海螺壳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过硫酸铵,加入到其重量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9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