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914.1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兴;杨浩轩;庄孝斌;梁栋;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陈丽萍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位移传感器 待测零件 定位块 内孔 检测装置 测量 支撑架 非圆 测量轮廓 滑动设置 驱动装置 可转动 种检测 检测 椭圆 斜线 工作台 换算 夹紧 投射 激光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待测零件的平台,平台上方位于待测零件两侧设有用于夹紧待测零件的定位块,定位块包括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V型定位块和第二V型定位块,定位块上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装置,激光位移传感器位于待测零件的上方,激光位移传感器或平台中至少一个是可转动的,本发明采用激光斜线投射测椭圆内径间接换算测量轮廓径向长度的方法,避免了激光位移传感器大于内孔无法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加工制造业中,对于零件的加工,无论是加工的过程,还是加工完成后的质量和性能,都需要经历大量的检测工作。目前对于非圆内孔零件工序尺寸的检测,主要采用通规、止规、游标卡尺等工具,还是以手工检测为主,检测效率非常低。尤其是非圆内孔活塞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更需要快速检测非圆内孔轮廓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非圆内孔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的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待测零件的平台,所述的平台上方位于待测零件两侧设有用于夹紧待测零件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包括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V型定位块和第二V型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上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装置,激光位移传感器位于待测零件的上方,所述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或平台中至少一个是可转动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的平台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同时与第一V型定位块和第二V型定位块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杠,所述的第一丝杠一端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第一V型定位块和第二V定位型块上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的工作平台上设有用于检测待测零件是否位于机械零点的第一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水平线性模组,所述的水平线性模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的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滑块,所述的螺母滑块下端固定有旋转气缸,所述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旋转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激光位移传感器是否位于机械原点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的平台与工作台转动连接,所述的平台下方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四步进电机,所述的第一V型块上连接有第一定位夹紧气缸,所述的第二V型块上连接有第二定位夹紧气缸。
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测量非圆内孔轮廓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测零件放置在平台上,并将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待测零件进行对中;
步骤二:激光位移传感器或者平台旋转360°,转动中连续测量斜向激光投射到径向非圆内孔上的距离,并将检测数值通过通讯线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斜线长度与角度余弦乘积的处理,得出径向距离实时拟合出轮廓图形并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一中,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一V型定位块和第二V型定位块驱动待测零件回到第一位置传感器设定的机械零点,而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机械零点的上方,实现对中。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步骤一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由螺母滑块带动从第二位置传感器定位的检测原点位置,移动到接近中心位置,设此时激光测点投射到左下方的非圆内孔径上得到斜线距离,旋转气缸转动180°后光点投射到右下方得到至右侧斜线,若左右斜线距离相等表明该测点处于中心检测位置,否则移动模组符合要求为止,实现自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