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物品监管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647.8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启明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射频识别 物品监管系统 射频电路 信号放大器 读取 闭环形状 物品信号 物品信息 耦合作用 耦合 挪动 放大 盗窃 发射 监控 | ||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物品监管系统及方法,包括射频电路、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的RFID芯片、信号放大器及RFID读写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物品监管系统及方法通过闭环形状的射频电路与信号放大器的耦合作用,对于RFID读写器发射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及能量进行了进一步的耦合放大,从而增大了RFID读写器的无线射频识别距离,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RFID读写器能否读取到RFID芯片内的物品信息或物品信号实现判断物品是否被挪动、盗窃的目的,达到对物品进行监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射频技术进行对物品监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物品监管通常使用监控技术,监控采用图像实时采集技术,安装繁琐,每个物品要有对应的摄像装置,布线繁琐,成本高,遇到视线模糊(夜间)或者有烟雾情况,图像采集并不能满足实时监控需要,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使用传统监控技术进行物品监管已经失去了对数量繁多的物品的监管效力。
电子标签作为物联网的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电子标签,又称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且RFID技术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安装简便,一定空间范围内(举例:20平方米)只需安装一个读写天线即可完整整个屋子的物品监控,且不受光线影响,RFID环路装置及信号放大器安装便捷。
目前,最基本的RFID系统是采用RFID读写器直接发射带有能量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至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预存有物品信息,电子标签在信号能量的作用下启动并将预存的物品信息传送给RFID读写器,从而实现了RFID读写器对物品的监管。
在当前这种监管方式中,由于信号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存在衰减的现象,RFID读写器对电子标签的作用存在距离限制,例如一般915MHz频段下的RFID读写器其读取距离为2.64米,无法实现较远距离的物品监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RFID读写器所带来的缺陷。
为此,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物品监管系统,包括射频电路、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的RFID芯片、信号放大器及RFID读写器;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发射无线射频识别信号、以及获取被启动的所述RFID芯片返回的物品信号;
所述信号放大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进行电磁耦合后,将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传递给所述射频电路;
所述射频电路为闭环形状射频电路,受控于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启动所述RFID芯片;
所述RFID芯片存储有物品信息,所述RFID芯片用于在被所述射频电路启动后,接收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并返回物品信号至所述RFID读写器。
进一步的,
还包括处理器,与所述RFID读写器连接,当所述RFID读写器接收不到物品信号时控制一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
所述RFID芯片通过倒封装或者金属丝键合的方式的与所述射频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
当所述射频电路与所述RFID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预设感应距离时,所述RFID读写器能够将所述射频识别信号发送至RFID芯片并接收RFID芯片返回的物品信号。
进一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启明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启明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