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220.8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许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体 汽车中冷器 凸台状结构 出气室 进气室 圆滑过渡连接 产品泄漏 工作状况 散热带 散热管 侧板 紊流 体内 节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中冷器,包括:侧板形成的芯体,设置在芯体内的散热管、散热带及紊流带,连接在芯体两侧的进气室及出气室,进气室及出气室与所述芯体的连接处呈凸台状结构,该凸台状结构呈圆滑过渡连接,连接角度呈9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在恶劣工作状况下,也不会发生产品泄漏,并且可以承受较高的压力,产品的性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中冷器。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汽车时代飞速发展,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涡轮增压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由于这个散热器位于发动机和增压器之间,所以又称作中间冷却器,简称中冷器。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变低,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为了解决增压后的空气升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汽车中冷器的密封性非常重要。零件的结构更重要。
现有的气室结构与密封垫及主片配合和芯体压装后,密封性很总要。密封配合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冷器产品质量下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问题。并且在使用工作状况中,易发生气室与密封垫及主片装配不合理,导致产品泄漏现象。而且不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气室很容易脱开芯体,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中冷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中冷器,包括:
侧板形成的芯体,
设置在芯体内的散热管、散热带及紊流带,
连接在芯体两侧的进气室及出气室,
所述进气室及出气室与所述芯体的连接处呈凸台状结构,该凸台状结构呈圆滑过渡连接,连接角度呈90°。
所述进气室及出气室与所述芯体的连接处呈均匀排布的网格状结构。
所述进气室以及出气室与芯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及主片,上述密封垫及主片经钎焊炉与散热管、散热带及紊流带焊接连接。
所述散热管、散热带及紊流带相互平行设置并经过钎焊炉焊接。
所述进气室及出气室经模具加工制造得到,装配容易生产,大大降低了产品泄漏现象,很大程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更能提高产品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避免因压装泄漏返修,更能在使用上提高中冷器的性能,具有以下优点:
1.气室模具加工简单;
2.气室产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定型;
3.压装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密封性有很大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湍流器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集成化气动机械增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