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拦截滞流的梳齿状挡排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004.3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衷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罗明理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泥石流 梳齿状 沟谷 排档 滞流 拦截 梳齿状结构 防护工程 间隔设置 主体中部 归拢 高度差 整体型 坝体 冲刷 大块 支墩 疏导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的是泥石流防护工程领域的一种用于拦截滞流的梳齿状挡排结构,包括设置在沟谷中的排档坝主体,所述排档坝主体分为溢流段和非溢流段,所述溢流段为多个支墩间隔设置成的梳齿状结构,且设置在排档坝主体中部,所述非溢流段为整体型,设置在溢流段两侧,且整体高度高于溢流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拦挡坝主体分为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其中梳齿状的溢流段能够起到过流和拦挡大块物源作用,而非溢流段和溢流段的高度差则能有效得将泥石流往中部较低的溢流段归拢,使其按照沟谷走向排导,从而对泥石流起到良好的拦挡和疏导作用,既避免了泥石流对沟谷两岸的冲刷,减少物源增加,又保证了坝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防护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拦截滞流的梳齿状挡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泥石流防护工程中,大多选择在沟谷中设置拦挡结构进行阻挡,而拦挡结构又以拦砂坝、石笼坝、格栅坝为主。这些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拦砂坝:主要以拦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为目的,泄洪、下泄水流效果较差。
石笼坝:具有一定的挡排能力,但是针对规模较大、冲击力较大的泥石流,稳定性较差;且石笼坝前淤积固体物质较多后,对石笼坝的透水能力影响较大。泥石流内的固体物质可能会堵塞石笼坝内孔隙,且清理难度较大。
格栅坝:目前运用较多的结构型式,衍生体较多。可有效拦截固体物质并下泄水流。缺点是泥石流对坝后坝踵掏蚀严重;大规模泥石流爆发情况下,泥石流漫坝或泥石流后随意下泄,掏刷两侧边坡,增加新的物源。泥石流对坝后存在掏蚀,冲击力较大的泥石流可能对坝体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拦挡结构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总的来说均不能对泥石流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防护效果更好的拦挡结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拦挡结构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泥石流起到一定拦截滞流作用的梳齿状挡排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拦截滞流的梳齿状挡排结构,包括设置在沟谷中的排档坝主体,所述排档坝主体分为溢流段和非溢流段,所述溢流段为多个支墩间隔设置成的梳齿状结构,且设置在排档坝主体中部,所述非溢流段为整体型,设置在溢流段两侧,且整体高度高于溢流段。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档坝主体的溢流段和非溢流段的高度差为1~2m。
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流段各支墩的间隙和厚度尺寸控制在100~150cm。
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流段的支墩的迎水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流段的支墩底部过流面呈从上游向下游倾斜状,所述过流面的前端与拦挡坝迎水面之间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流段过流面的坡度为5~15%。
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流段各支墩之间穿插有多根挡杆形成格栅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挡杆插入支墩的长度不小于30cm。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档坝主体的溢流段坝后设有护坦,护坦两侧设有挡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拦挡坝主体分为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其中梳齿状的溢流段能够起到过流和拦挡大块物源作用,而非溢流段和溢流段的高度差则能有效得将泥石流往中部较低的溢流段归拢,使其按照沟谷走向排导,从而对泥石流起到良好的拦挡和疏导作用,既避免了泥石流对沟谷两岸的冲刷,减少物源增加,又保证了坝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