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无动力喷射器的入口装置及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9491.0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9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岳慧峰;廖茂志;罗兴华;陈谦;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回水管 供水管 冷热水流量 回水管道 室外管网 能源站 无动力 楼栋 压力表 室外供热管网 过滤器 供热入口 入口装置 运行电耗 截止阀 温度计 地沟 分配 负压 管井 吸入 水泵 送入 供水 运营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动力喷射器的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及供热入口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管井或地沟中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和回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室外管网的供、回水管道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楼栋单体的供、回水管道连接形成回路,供水管上设置有喷射器,喷射器通过第二截止阀与回水管连接,室外供热管网的供水经温度计、压力表和过滤器后进入喷射器,喷射器用于依靠负压自动吸入回水管的水并经混合后送入楼栋单体。本发明使能源站的水泵运行电耗大幅下降,可大幅降低室外管网初投及能源站初投资,大大改善其运营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暖用带无动力喷射器的入口装置及基于无动力喷射器的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小区各楼栋单体之间的供暖热水流量分配要求,供暖循环水泵需要按最不利环路的资用压力设计扬程以及按相关单体设计温差设计循环泵流量,这就面临距离循环水泵近端单体的循环压差比较大,需要设置平衡阀一类的高阻力阀门来抵消循环水泵这部分能量,使所有单体达到规定的循环要求。
现在技术在用户端楼栋入口设有高阻力的平衡阀门,这是为了达到各楼栋供暖系统水力平衡,消耗了大量的水泵输出的能量,而为了达到最末端楼栋的循环流量,水泵这部分输出能量又不能少,且现有技术对散热器供暖系统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需要分设室外供暖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无动力喷射器的入口装置及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利用文丘理原理的水-水喷射器的高阻力性能且可引射部分系统回水,使进入单体的循环流量增加,从而降低能源站循环水泵流量一半,其能耗降低50%。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无动力喷射器的入口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管井或地沟中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和回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室外管网的供、回水管道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楼栋单体的供、回水管道连接形成回路,供水管上设置有喷射器,喷射器通过第二截止阀与回水管连接,室外供热管网的供水经温度计、压力表和过滤器后进入喷射器,喷射器用于依靠负压自动吸入回水管的水并经混合后送入楼栋单体。
具体的,供水管上从室外管网供水管至楼栋单体供水管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温度计、第一闸阀、过滤器、第二闸阀、喷射器、第一截止阀、第二温度计和第三压力表。
进一步的,第一闸阀和过滤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套管和第四闸阀,第一套管与设置在回水管上的热计量表电连接。
进一步的,过滤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过滤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
具体的,回水管上从楼栋单体回水管至室外管网回水管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三截止阀、第二套管、热计量表和第三闸阀,第二套管与热计量表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截止阀和第二套管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三温度计和第四压力表,热计量表和第三闸阀之间设置有第六闸阀。
具体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通过第五闸阀连接,第五闸阀位于供水管和回水管靠近室外管网的供、回水管道处。
一种基于无动力喷射器的冷热水流量分配方法,小区能源站满足小区内各楼栋单体所需耗热量之和,调节无动力喷射器中供水管的阀门使其流量达到室外管网应给楼栋单体分配的流量,然后开启第二截止阀,使流量达到楼栋单体设计值,利用管道夹式超声波流量计完成流量分配。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耗热量Q分配各单体的流量M值,耗热量Q计算如下:
Q=CMΔT
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楼栋单体温差设定值;
S2、依据小区单体总耗热量QΣ与单体ΔT值的2倍设计小区能源站循环水泵及室外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9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