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混光距离的直下式液晶电视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5471.6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军;胡文党;赖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电视 透镜 背光源 直下式 后壳 前壳 混光距离 扩散板 可变 灯条 液晶显示屏 光学膜片 排布方式 同步调整 形状结构 电源板 过渡段 光效 排布 罩设 主板 整机 造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混光距离的直下式液晶电视,包括:用于安装液晶显示屏的前壳;设于所述前壳后方的、连接于所述前壳的中壳;设于所述中壳下方的、连接于所述中壳的后壳;设于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固定于所述中壳背部的主板以及电源板;以及,设于所述中壳内的、用于发出光效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设于所述中壳内的灯条;固定于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罩设于所述LED灯上的透镜;设于所述中壳内的扩散板;以及,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光学膜片;通过不同形式的所述透镜和所述LED灯,按一定规律方案进行排布,混合组成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根据所述LED灯与所述透镜排布方式同步调整液晶电视所述中壳及所述后壳的形状结构,解决了常规直下式液晶电视整机厚、造型突兀、外观显得笨重、过渡段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变混光距离的直下式液晶电视。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电视结构形式较多,创新不断,但是现有的直下式液晶电视背光都是使用单一的LED灯及透镜,采用常规的混光距离方案,使得混光距离一致,中壳主体厚度一致,加上主板位置厚度之后,导致整机厚度较厚,显得笨重,外观美观性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节省大量内部空间结构的可变混光距离的直下式液晶电视。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变混光距离的直下式液晶电视,包括:
用于安装液晶显示屏的前壳;
设于所述前壳后方的、连接于所述前壳的中壳;
设于所述中壳下方的、连接于所述中壳的后壳;
设于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固定于所述中壳背部的主板以及电源板;以及,
设于所述中壳内的、用于发出光效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设于所述中壳内的灯条;固定于所述灯条上的LED灯;罩设于所述LED灯上的透镜;设于所述中壳内的扩散板;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光学膜片;通过不同形式的所述透镜和所述LED灯,按一定规律方案进行排布,混合组成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根据所述LED灯与所述透镜排布方式同步调整液晶电视所述中壳及所述后壳的形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上安装有两种或多种所述透镜以及与所述透镜适配的所述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分为折射式透镜与反射式透镜两种,所述中壳部分区域采用折射式透镜,所述中壳部分区域采用反射式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中壳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有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述折射式透镜与所述反射式透镜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不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根据所述折射式透镜与反射式透镜到所述扩散板距离的差异来调整所述中壳与所述后壳的形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的混光距离范围在10~40mm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形状与所述中壳外漏区域形状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灯条在所述主板上的排布为规则的横排、竖排或者倾斜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下方两侧设有用于支撑液晶电视的曲形支撑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54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裸眼3D电视机散热装置
- 下一篇:壁挂架、壁挂支架装置及超薄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