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纺丝原液制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1638.1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小军 |
主分类号: | D01D1/02 | 分类号: | D01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吕学文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丝原液 溢流管 溶剂 喂料 下料 控制端 下料管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 连通 控制器信号 粉料计量 搅拌机构 喂料机构 制备装置 循环泵 循环釜 成品纤维 初生纤维 循环泵均 自动运行 控制器 第一端 下料量 混料 配比 制备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纺丝原液制备装置,包括纺丝原液控制器、喂料釜、下料釜、下料管、溢流管、循环釜和循环泵,喂料釜通过下料管连通至所述下料釜,溢流管的第一端连通至下料管,溢流管的第二端连通至下料釜,循环釜和循环泵均安装在溢流管上,循环泵的控制端与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喂料釜上安装有粉料计量称和溶剂喂料机构,粉料计量称的控制端和溶剂喂料机构的控制端均与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喂料釜和下料釜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混料过程自动运行;精确控制PE粉料与溶剂的配比;精确控制PE粉料和溶剂的下料量;保证采用该设备制得的纺丝原液制备的初生纤维和成品纤维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纺丝原液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是当今世界上第三代特种纤维,强度高达30.8cN/dtex,比强度是化纤中最高的,又具有较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耐光等优良性能。它可直接制成绳索、缆绳、渔网和各种织物:防弹背心和衣服、防切割手套等,其中防弹衣的防弹效果优于芳纶。国际上已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织成不同纤度的绳索,取代了传统的钢缆绳和合成纤维绳等。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在军事上已用作装甲兵器的壳体、雷达的防护外壳罩、头盔等;体育用品上已制成弓弦、雪橇和滑水板等。
现有制备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过程当中,由于采用半自动化溶剂制备技术,人为作业造成纺丝原液在溶胀、溶解过程当中稳定性、可纺性差,喷丝头更换频繁,生产过程当中常出现纺丝波动、质量品质不稳定、达不到要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纺丝原液制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纺丝原液制备装置,包括纺丝原液控制器、喂料釜、下料釜、下料管、溢流管、循环釜和循环泵,其中:
所述喂料釜通过所述下料管连通至所述下料釜,所述溢流管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下料管,所述溢流管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下料釜,所述循环釜和所述循环泵均安装在所述溢流管上,所述循环泵的控制端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喂料釜上安装有粉料计量称和溶剂喂料机构,所述粉料计量称的控制端和所述溶剂喂料机构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喂料釜和所述下料釜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控制端均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计量称包括伺服电机和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的螺旋输送机,所述伺服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喂料机构包括溶剂送料管和安装在所述溶剂送料管上的送料泵和流量阀,所述流量阀的控制端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管竖直设置,所述喂料釜位于所述下料釜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喂料釜中设置有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一温度检测仪,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循环釜中设置有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二温度检测仪,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纺丝原液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釜和所述循环泵沿纺丝原液在所述溢流管中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溢流管的高度沿从所述下料管向所述循环釜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小军,未经史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1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