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0890.0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1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何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雪梅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9/00;G01R1/28;G01R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电压 分析装置 电缆绝缘状态 浪涌防护电路 电源输入端 等效冲击 电力电缆 电阻 电缆 冲击电压发生器 冲击电流计算 数据采集装置 冲击电流 监测电缆 绝缘状况 绝缘状态 可靠运行 评估装置 瞬变电流 低电压 过电压 采集 监测 暴露 评估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电缆上以产生冲击电压的冲击电压发生器;用于采集电缆上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数据采集装置;根据冲击电压、冲击电流计算等效冲击电阻值以对电缆绝缘状态进行判断的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通过在监测电缆中出现的过电压和瞬变电流,从等效冲击电阻值来判断其绝缘状况,实现对电缆绝缘状态的评估,它可以监测到低电压下无法暴露的缺陷,从而保证电力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分析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绝缘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电网中电缆化率迅速增加,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这些前期投入运行的电缆老化越来越严重,极有可能发生绝缘击穿事故。为了减少绝缘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准确掌握电缆的绝缘状态,在事故发生之前实现提前预警。目前国内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电缆绝缘状态在线评估方法包括直流叠加法、tanδ法、交流叠加法、低频叠加法、谐波分量法、局部放电法、极化-去极化法。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和日立电缆公司共同开发了差分法用于检测电缆局部放电信号;中国专利CN201410150614.8“一种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相应的待测XLPE电缆的地线上的实时局部放电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保存在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局部放电数据,再经专家系统对所述历史电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形成特征图谱,最终得出电缆的绝缘水平。
针对电缆局部放电产生的声、热等效应,又产生了多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中国专利CN201010571501.7“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检测系统”通过超高频监测模块及声发射监测模块分别对XLPE电缆及附局部放电的高频信号及声波进行检测。
但是上述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电缆的某些缺陷可能难以暴露,并且在现场测量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则测量的绝缘参数很难准确反映绝缘的真实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电缆的绝缘状态评估装置,包括:
用于连接在电缆上以产生冲击电压的冲击电压发生器;
用于采集电缆上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数据采集装置;
根据冲击电压、冲击电流计算等效冲击电阻值以对电缆绝缘状态进行判断的分析装置;
所述分析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
所述浪涌防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在电源接口和二极管D2的阴极上,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相连且同时连接在场效应管的源极上,所述的场效应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漏极相连,所述的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在二极管D2的阳极上且同时接地,所述的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2同时连接在三极管T1的基极和三极管T2的基极上,所述的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上,所述的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电源相连,所述的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T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的三极管T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的场效应管为N型场效应管。
所述的电阻R2的阻值范围为100欧姆-300欧姆。
所述的电阻R1和电阻R2均为贴片电阻。
通过在监测电缆中出现的过电压和瞬变电流,从等效冲击电阻值来判断其绝缘状况,实现对电缆绝缘状态的评估,它可以监测到低电压下无法暴露的缺陷,从而保证电力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分析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雪梅,未经何雪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0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