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9111.X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2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樊超超;晏刚;鱼剑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气压缩机 冰箱系统 低沸点工质 复叠 排气 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 压缩机吸气压力 有效降低压缩机 不可逆损失 冷藏蒸发器 冷冻蒸发器 气液分离器 压缩机功耗 压缩机效率 保证系统 传统冰箱 高效可靠 降低系统 有效解决 压缩机 自复叠 换热 减小 能效 能耗 保证 | ||
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采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利用气液分离器实现高、低沸点工质的分离,保证更多的低沸点工质进入冷冻蒸发器,从而提高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机功耗;所述冰箱系统使用补气压缩机,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效率及可靠性,此外,使用补气压缩机可大幅减小冷藏蒸发器的换热不可逆损失,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传统冰箱系统有压缩机压比较大、排气温度较高、能效较低等缺点,本发明通过使用补气压缩机和内部自复叠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保证系统始终高效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制冷设备,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化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现有冰箱系统中仍存在较大的热力学损失,造成了冰箱的能耗较大。此外,在现有冰箱系统中,还存在排气温度高、蒸发压力低、系统容积制冷量小等缺点。研究表明,使用补气压缩机技术可以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并提高系统能效,而复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蒸发压力,从而提升其容积制冷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降低冰箱系统的压缩机压比和排气温度,并提高系统能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采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利用气液分离器实现高、低沸点工质的分离,保证更多的低沸点工质进入冷冻蒸发器,从而提高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机功耗;所述冰箱系统使用补气压缩机,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效率及可靠性,此外,使用补气压缩机可大幅减小冷藏蒸发器的换热不可逆损失,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对于所述冰箱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保证系统始终高效运行。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补气压缩机的内复叠冰箱系统,包括补气压缩机101,补气压缩机101出口与冷凝器102入口相连,冷凝器102出口依次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03和冷藏蒸发器104相连;冷藏蒸发器104出口与气液分离器105入口相连,气液分离器105液相出口依次与第二电子膨胀阀106、复叠换热器107和补气压缩机101补气口相连;气液分离器105气相出口依次与复叠换热器107、回热器108和第三电子膨胀阀109连接;第三电子膨胀阀109出口与冷冻蒸发器110连接,冷冻蒸发器110出口依次与回热器108、补气压缩机101吸气口连接;所述冰箱系统的补气压缩机101为变频转子或涡旋压缩机。
所述冰箱系统采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经补气压缩机10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相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02冷凝并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经第一电子膨胀阀103节流后,经冷藏蒸发器104部分蒸发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05,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105内实现高、低沸点工质的分离,气相制冷剂为低沸点工质,液相制冷剂为高沸点工质;液相制冷剂经气液分离器105液相出口流出,经第二电子膨胀阀106节流后进入复叠换热器107完全蒸发,蒸发出的饱和气相制冷剂进入补气压缩机101补气口;气液分离器105中的气相制冷剂依次流过复叠换热器107和回热器108被冷凝并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三电子膨胀阀109节流后进入冷冻蒸发器110部分蒸发;冷冻蒸发器110出口的两相制冷剂经回热器108蒸发并过热后进入补气压缩机101吸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9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