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3099.1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罗桂杰;刘博;蔡卫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20;A01G13/00;A01G1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谈敏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嫁接 压条 红葡萄 繁殖 葡萄树 接穗 砧木 管理方便 抗病能力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防寒 起苗 成活率 管理 | ||
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砧木的准备、(2)接穗的准备、(3)嫁接时期、(4)嫁接方法、(5)嫁接后的栽培管理、(6)压条前的准备、(7)压条时期、(8)压条方法、(9)压条后的管理、(10)病虫害防治、(11)起苗、(12)接口防寒,本发明提供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提高葡萄树的成活率,管理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葡萄树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葡萄树栽培方法是将葡萄树定植,定植当年的秋后对葡萄树进行修剪,同时在其基部留三到八个壮芽眼,以后每年都要对其主干和枝干进行修剪,并留三到八个新芽眼。该栽培方法从定植起第五年至第十年需要通过培养葡萄树的副枝条,维持高产期,但定植十五年后,就要因产量太低,淘汰该葡萄树再重新定植新葡萄树。这主要是因为(1)该栽培方法使葡萄树长期依赖定植时培养的根系,当定植十年后根系中的主根已老化,毛细根离土根越来越远,造成根系吸收和输送土壤中养分能力的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从而使其葡萄产量逐年衰退;(2)该栽培方法使葡萄树的树体逐年增长,定植第五年树体就长达二米以上,为了供其攀生,需要不断搭架,这既造成种植管理上的难度,又会因树体过长和老化,降低树体向葡萄树顶端输送养分的能力,进而造成其产量下降。所以这种栽培方法主要存在无法增加地上植株密度和更新地下根系,难于控制植株长度和座果部位,种植管理工作难度大,不能对根系所在的土壤进行改良,易造成了葡萄品质下降,无法长期保持盛果期和使植株不衰老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使之葡萄树成活率高,管理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葡萄树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二)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宿晓红葡萄的快速嫁接繁殖方法,所述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的准备
选择需淘汰的成龄、健康的植株作为砧木,于萌芽前进行平茬,平茬高度以高出地面一厘米为准,然后浇透水,促使萌蘖萌发生长,选择最粗壮的萌蘖作为砧木;
(2)接穗的准备
选择宿晓红品种的新稍作为接穗,对提供接穗的母株进行萌芽前追肥、灌水;萌芽后少抹芽、多留枝条,以保证多供接穗;绿枝接穗最好现采现用,嫁接时将接穗插在水桶或水瓶中,或用湿布包裹,接穗一定要保持新鲜状态;如远距离采接穗,必须用广口保温瓶,内装有冰块,将接穗置于瓶内,在低温下运输和保存;接穗要选择健壮的、刚木质化的新稍,选择中部的芽眼,新稍先端的幼嫩部分和基部1-2节不易接活,不可用于嫁接;
(3)嫁接时期
从4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嫁接,在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时为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4)嫁接方法
采用单芽劈接或切腹接等方法均可;如果接穗上的夏芽未萌发或刚萌发,可以保留;如果夏芽已长成副稍,则需抹除;接穗时必需将砧木上的副稍以及叶腋里的冬芽挖除,使养分集中用于愈合,接后用塑料薄膜将接口和接穗全部缠严,只让接芽露出,以便萌发;嫁接成活率一般可达60%以上,每株平茬砧木以接活2个接穗为宜,一次接不活可多次补接;
(5)嫁接后的栽培管理
a:除萌:待接芽成活后,一株上留2-3个不影响芽生长的砧木萌蘖作辅养枝,及时除去多余的萌蘖,随着接穗新稍生长,逐步将萌蘖抹除;
b:灌水、追肥:接芽成活后,必须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并追少量氮肥,以促进接穗新稍迅速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3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