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8082.7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莫骄弟;张洋;王舜;翁昊;丁治雨;张荣强;廖承州;伯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3/02 | 分类号: | B61D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熊雄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 单轨 车辆 逃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车身(2),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3),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1)下端面或裙板骨架(3)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4),在转轴(4)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4)连接的折叠梯(5)。本发明具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快速方便的将折叠梯打开,高效、快速、安全的将车上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6月13日,申请号为:201610411904.2,发明名称为“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跨座式轨道车辆而言,当发生运行故障时,需要及时的疏散乘客。在对乘客进行疏散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疏散:1.如果上行或下行线路之一有电,可由头车两端的逃生门将乘客疏散到同行行驶的救援车上,或者通过救援渡板将乘客疏散到对向行驶的救援成上;2.如果是全线路均断电,上行或下行都不能进行疏散乘客,就能依靠其逃生救援装置进行疏散。
现目前,逃生救援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消防救援设备;其主要由地面支撑云梯将乘客疏散到安全地带,此种救援方式需要一定反应时间,可能造成救援不及时,且不能覆盖消防救援设备到达不了的区域。2.在跨座式单轨各门上方设置逃生支架,用于悬挂车载高空缓降装置;通过高空缓降,将乘客疏散到设置在轨道梁之间的逃生检修平台上;此种救援方式反应及时,全线路覆盖,也可通过增加高空缓降装置数量提高疏散效率,但是高空缓降装置的使用需要一定专业逃生救援的基础,不适合普通百姓使用。3.将轨道梁之间的救援检修平台升高到与客室地板平齐,在紧急情况下打开车门,乘客直接跨上逃生检修平台疏散;但是,逃生平台升高后给轨道梁的检修带来了不便,检修效率大幅下降,且逃生平台两侧无法设置护栏,紧急逃生时乘客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高效、安全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逃生装置,包括带有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车身,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下方设置有裙板骨架,在所述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面或裙板骨架上水平纵向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上部与转轴连接的折叠梯。
其中,在所述折叠梯上或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梯展开或折叠的收折机构。
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折叠梯中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车身且与车身连接。
为了对折叠梯进行支撑,在所述裙板骨架与折叠梯之间设置有一端与裙板骨架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梯中部连接的空气弹簧。
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气压泵或液压泵、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气压杆或液压杆,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的下端面,所述气压马达或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气压杆或液压杆的一端与折叠梯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裙板骨架的中部连接,所述气压泵或液压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气压马达或液体马达、气压杆或液压杆连接。
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以及设置在蜗杆上的皮带和皮带轮与设置在转轴上的皮带轮连接。
或,进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机构包括钢丝绳以及导杆,所述钢丝绳一端穿入车身与设置在车身上的拉手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下端的滑轮与折叠梯的下部连接;所述导杆竖直设置且穿过单轨车辆车底平台,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与车身连接,在所述导杆的上端设置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与带有锥齿轮轴的锥齿轮B啮合,所述锥齿轮轴通过安装板与单轨车辆车底平台上端面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手摇把;所述导杆的下端设置有过渡齿轮A,所述过渡齿轮A通过与单轨车辆车底平台连接的过渡齿轮B与设置在转轴上的锥齿轮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8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逃生梯
- 下一篇:一种动车用风道、侧顶板、行李架及照明集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