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极板的小振幅并联式磁流变阻尼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87715.2 | 申请日: | 201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冰;李超;牛智炀;陈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双极板 阻尼力 磁流变阻尼器 磁流变液 并联式 调整板 小振幅 缸体 极板 切削加工过程 振动控制领域 产生阻尼力 弹簧伸缩量 挤压腔体 励磁线圈 振动抑制 阻尼可调 隔离筒 可控性 伸缩轴 阻尼器 伸长 并联 磁场 压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极板的小振幅并联式磁流变阻尼器,伸缩轴上的两个极板与缸体外圈的弹簧通过调整板并联,极板在往复运动挤压腔体中的磁流变液的同时,弹簧也在压缩或伸长,进而共同产生阻尼力。调整板可以调节弹簧伸缩量,进而改变弹簧提供的阻尼力。缸体和隔离筒之间设有励磁线圈,通过调节电流改变磁场的大小,进而改变磁流变液的形态来调节阻尼力。本发明同时结合双极板和弹簧,实现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可调,具有外形尺寸小、阻尼力大和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振幅较小的振动控制领域,比如切削加工过程的振动抑制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流变阻尼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双极板的小振幅并联式磁流变阻尼器。适用于用于小振幅的振动控制领域,比如切削加工过程中的颤振抑制等。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具有磁场可控性的新型智能材料。在磁场作用下,该类材料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从固态转变为液态,且该过程具有可逆性,能较好的应用在机械结构、零件加工等行业。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缓冲减振器件,工作介质为磁流变液。区别于其它普通阻尼器,它的结构上绕有线圈,线圈中通电流时会产生磁场,使磁流变液发生磁流变效应,实时改变刚度和阻尼,实现阻尼器输出力的控制,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目前,磁流变阻尼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航天、机器人等领域中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磁流变阻尼器可根据磁流变液的受力状态和流动特点的不同,分为阀式、剪切式、挤压式和剪切阀式四种工作模式。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研究和发明集中于阀式、剪切式和剪切阀式,对挤压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表明,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相对而言能够产生更大的阻尼力。常见的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尺寸相对较大,而且由于磁流变液刚度相对较低,衰减性明显,使得阻尼器尚不能很好地抑制小位移振动,可控性较差。所以说,一般的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在保证阻尼力的情况下,尺寸大,不能精确控制小位移振动,隔振效果较差,优势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极板的小振幅并联式磁流变阻尼器,解决现有挤压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尺寸较大、阻尼力不足,以及微小振幅振动情况下的可控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双极板的小振幅并联式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轴1、调整板3、上端盖6、上极板7、下极板13、隔离筒9、励磁线圈10、缸体11、下端盖16、弹簧5、连接轴18和磁流变液12;缸体11的上下两端通过螺钉固连上端盖6和下端盖16,上端盖6上装有调整板3,伸缩轴1穿过调整板3和上端盖6的中心通孔插入缸体11内,由上螺母2紧固连接;弹簧5套在缸体11外壁,伸缩于调整板3与下端盖16之间;隔离筒9位于缸体11的内侧,励磁线圈10位于两者之间,并通过缸体11上的通孔与电源连接;隔离筒9的内圈凸起的圆环与上端盖形成上腔体,与下端盖形成下腔体;上极板7和下极板13分别安装在伸缩轴上,且上极板7位于上腔体内,下极板13位于下腔体内,使得两个极板与缸体外圈的弹簧通过调整板并联;所述隔离筒9中心的圆环与伸缩轴1之间设有使得缸体上、下腔体中磁流变液互相流动的间隙,整个腔体中充满磁流变液12;所述伸缩轴1与上端盖6密封连接;所述隔离筒9与下端盖16密封连接。
所述下端盖16底部中心设有盲孔,盲孔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连接轴18连接。
所述调整板和下极板与伸缩轴为螺纹配合并通过螺母紧固,上极板与伸缩轴为过盈配合。
所述调整板、上极板和下极板均为圆环状结构。
所述励磁线圈10与隔离筒9高度相等,上端与上端盖接触,下端与下端盖接触。
所述上端盖的内环处设有放置O型橡胶密封圈的凹槽,上端盖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凸环,环形凸环处设有放置O型橡胶密封圈凹槽。
所述下端盖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凸环,环形凸环上设有放置O型密封圈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7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