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2926.7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2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12/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故障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使路由设备上的NP模块通过本端路由设备的向聚合链路的对端路由设备发送携带反射标识的第一链路检测报文,并当确定收到由对端路由设备返回的携带所述反射标识对应的终结标识的第二链路检测报文时,说明聚合链路正常,因此可以触发本端的计数器计数递增;否则,触发计数器中断;若触发计数器中断,则说明聚合链路出现故障,因此可以关闭本端路由设备上与对端路由设备对应的聚合成员口,使聚合成员口停止收发报文。因此实现us级聚合链路的超快故障检测,并提高链路聚合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abric,智能弹性网络)堆叠就是将多台物理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IRF要正常工作,需要先将成员设备物理连接起来。成员设备上用于堆叠连接的物理端口称为堆叠物理端口。堆叠物理端口可以配置成为堆叠口,堆叠口是一种逻辑接口。一个堆叠口可能对应一个堆叠物理端口,也可能由多个堆叠物理端口聚合组成(称为聚合堆叠口),以达到链路备份的效果。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可以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聚合成员口故障导致的聚合链路中断的问题。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公开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IRF网络中路由设备上的NP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聚合链路向对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链路检测报文,所述第一链路检测报文携带反射标识;
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由所述对端路由设备返回的携带所述反射标识对应的终结标识的第二链路检测报文,若是,则触发计数器计数递增;若否,则触发计数器中断;
若触发计数器中断,则关闭本端路由设备上与所述对端路由设备对应的聚合成员口。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提供一种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IRF网络中路由设备上的NP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聚合链路向对端路由设备发送第一链路检测报文,所述第一链路检测报文携带反射标识;
计数触发单元,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由所述对端路由设备返回的携带所述反射标识对应的终结标识的第二链路检测报文,若是,则触发计数器计数递增;若否,则触发计数器中断;
故障上报单元,用于若触发计数器中断,则关闭本端路由设备上与所述对端路由设备对应的聚合成员口。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链路聚合的故障检测方法的步骤。
由此可见,本公开可以使路由设备上的NP模块通过本端路由设备的向聚合链路的对端路由设备发送携带反射标识的第一链路检测报文,并当确定收到由对端路由设备返回的携带所述反射标识对应的终结标识的第二链路检测报文时,说明聚合链路正常,因此可以触发本端的计数器计数递增;否则,触发计数器中断;若触发计数器中断,则说明聚合链路出现故障,因此可以关闭本端路由设备上与对端路由设备对应的聚合成员口,使聚合成员口停止收发报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可以通过NP收发包检测机制,完成聚合链路的通断检测,并通过计数器中断来表示链路是否故障,可实现us级聚合链路的超快故障检测,从而提高链路聚合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2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