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0018.4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杰;王凤;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5/28;E02D27/5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桩 开口 嵌入腔体 活动件 贯入 承载能力 施工过程 埋置 排出 预设 种管 施工 闭口管桩 管桩结构 海洋工程 开口管桩 稳定性能 封闭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包括管桩本体和活动件;所述管桩本体内部设有嵌入腔体,所述嵌入腔体设有开口,所述活动件用于当管桩本体的嵌入腔体位于预设埋置位置时封闭所述开口。管桩的嵌入腔体设有开口,管桩贯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施工过程中管桩内的水从所述开口排出,便于施工;若管桩贯入至预设埋置位置时,活动件封闭所述开口,形成闭口管桩,则停止贯入施工,提高了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发明的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承载能力强,施工过程中管桩内的水从所述开口排出,便于施工,稳定性能优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
背景技术
海洋工程中通常采用大直径管桩,而大直径管桩内土塞闭塞程度非常低,即管桩内土塞顶面与桩外侧海底泥面接近,为了提高桩基承载能力,管桩直径需要做得更大,由于超大直径管桩不仅提高了管桩的制造成本,而且增大了海上打桩施工的难度。
现行的一种具有较好水平承载力、安全可靠的单桩与负压筒组合式海上风电机组地基组合管桩,结构如图1所示,以桩径为4m的钢管桩为例,钢管柱1桩长50m,壁厚为0.04m,负压筒3为圆环形负压筒,高度为10m,其中负压筒内筒32直径为4.02m,负压筒外筒31直径为15m,钢管桩1与负压筒内筒32间通过环氧胶泥构成的粘结层2,使圆环形负压筒3套接在钢管桩1的外周面上,且圆环形负压筒3的顶面与钢管柱1插入到的海底泥面持平。使用时将负压筒3通过负压沉降之海底泥面以下,然后以负压筒内筒32的内直筒为打桩导向,将钢管桩1打入设计深度;再将钢管桩1与负压筒3连接处灌入高强度粘结材料,两者连接为一整体;最后在钢管桩1的上端通过法兰盘5安装风机塔筒6即可。该装置提高了管桩的水平承载力,但是该管桩由钢管桩和负压筒组成,负压筒采用吸力沉桩法,钢管桩主要采用锤击沉桩法,打桩施工过程采用了两种沉桩方法,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该管桩结构复杂,增加了管桩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海洋工程的管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桩,包括管桩本体和活动件;所述管桩本体内部设有嵌入腔体,所述嵌入腔体设有开口,所述活动件用于当管桩本体的嵌入腔体位于预设埋置位置时封闭所述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管桩的嵌入腔体设有开口,管桩贯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施工过程中管桩内的水从所述开口排出,便于施工;若管桩贯入至预设埋置位置时,活动件封闭所述开口,形成闭口管桩,则停止贯入施工,提高了管桩的承载能力;本发明的管桩结构新颖,制造方便,承载能力强,施工过程中管桩内的水从所述开口排出,便于施工,稳定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行的组合式海上风电机组地基组合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钢管桩;2、粘结层;3、负压筒;31、负压筒外筒;32、负压筒内筒;4、分舱隔板;5、法兰盘;6、塔筒;7、管桩本体;8、活动件;9、嵌入腔体;10、开口;11、滑轮组件;12、连接绳;13、配重件;A、海平面;B、海底泥面;C、土塞;H、预设埋置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管桩贯入过程属于开口管桩,施工过程中管桩内的水从所述开口排出,便于施工;若管桩贯入至预设埋置位置时,形成闭口管桩,则停止贯入施工,提高了管桩的承载能力。
请参照图2,一种管桩,包括管桩本体和活动件;所述管桩本体内部设有嵌入腔体,所述嵌入腔体设有开口,所述活动件用于当管桩本体的嵌入腔体位于预设埋置位置时封闭所述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学院,未经阳光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