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6395.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菊;冯春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智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瑶海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区域 故障点 交流信号 控制系统 选线 电路网络系统 故障检测技术 交流信号检测 远程控制器 单向故障 反馈信号 供电网络 监测信号 检测信号 接地故障 快速稳定 三相电路 直流故障 直流信号 控制器 分析 接地 监测 测器 单线 排查 受限 电路 检修 归属 诊断 检测 交流 保证 维护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三相电路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通过向电路网络系统中注入直流监测信号对电路进单向故障接地进行监测诊断;步骤二,根据直流测测器反馈信号确定故障区域;步骤三,通过远程控制器对故障区域所归属交流信号控制器,对故障区域注入交流信号检测,确定故障点;步骤四,对故障点进行检修,并且通过用于控制监测/检测信号分析及其管理的控制单元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总控制。本发明通过对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进行结合使用,避免交流或者直流故障检测的受限,从而能够精准的挑选出接地故障线以及确定单线故障点,实现快速稳定排查维护,保证供电网络的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相电路故障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及用于检测装置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路网络规模的不断加大,器配电网络结构铸件复杂,用户对供电网络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中一方面,在系统正常时需要防止故障发生,另一方面,在供电网络出现供电故障时能够及时的找出故障发生点,尽快维修,继而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我国的10KV配电网络中大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其特点时发生单向接地故障时不会形成短回路,不必立刻切断电路,允许带故障运行,但是随着供电网络规模的不断加大,馈线增多,电容电流增加,尝时间运行时极其容易发生永久性接地,进而需要及时的查处故障线,在使用信号注入法时,单一的直流或交流均存在局限性,进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精准查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通过对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进行结合使用,避免交流或者直流故障检测的受限,从而能够精准的挑选出接地故障线以及确定单线故障点,实现快速稳定排查维护,保证供电网络的正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如下步骤:步骤一,通过向电路网络系统中注入直流监测信号对电路进单向故障接地进行监测诊断。步骤二,根据直流测测器反馈信号确定故障区域。步骤三,通过远程控制器对故障区域所归属交流信号控制器,对故障区域注入交流信号检测,确定故障点。步骤四,对故障点进行检修。
优选地,所述电路网络系统中三相电路主路、支路上依照一定距离分布直流信号站点和交流信号站点,并在主路和回路上设立交流信号检测器和非接触式直流信号检测器;对所述直流信号站点和交流信号站点按区域路段编号标识,对若干所述交流信号检测器和非接触式直流信号检测器分组编号标识,且编号标识存录于存储器中。
优选地,如步骤一中若干所述直流监测信号由主电路至支路进行巡检,并采用二分法对故障区进行锁定。
优选地,如步骤三中所述故障点采用二分法进行确定。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监测/检测信号分析及其管理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直流故障监测单元和交流故障检测单元之间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直流故障监测单元包括用于控制输入直流信号的直流信号源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对直流信号进行监测的非接触式直流信号检测模块;所述交流故障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控制输入交流信号的交流信号源控制模块以及对交流信号进行检测测的交流信号检测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存储直/交流反馈信号存储模块、直/交流反馈信号以及对应编号标识进行信号分析的分析模块、对监测信号发出所间隔时间进行控制时钟模块以及对障碍进行预警的预警模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智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智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6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