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橡胶中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4030.4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7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昌;朱金伟;张凡;张辰;崔宇涛;陈宇;谭玉玲;束韫;黄家玉;田刚;王凡;刘宇;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C08J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梁明升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橡胶 脱硫 废气 综合 治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橡胶中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引导工序,所述第一引导工序用于处理第一废气,所述第一废气来源自炼胶工序;第二引导工序,所述第二引导工序用于处理第二废气,所述第二废气来源自所述橡胶降温装置;第三引导工序,所述第三引导工序用于处理第三废气,所述第三废气来源自脱硫罐;该方法考虑到再生橡胶生产过程中炼胶工序收集的废气温度较低基本为室温,将其作为脱硫降温工序的降温气体,同时将部分脱硫降温工序的废气通过冷却后进行循环使用,从而大幅降低脱硫炼胶工序的废气总量。废气量降低后,可将该部分废气经导热油炉内作为助燃气,从而实现再生橡胶行业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生橡胶中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生胶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中国每年再生胶消耗量的50%左右需要进口,寻找橡胶原料来源及其代用材料是中国奋斗不息的任务。再生橡胶一直是世界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它一方面可以代替橡胶,缓解了天然橡胶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使废旧橡胶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解决了废旧橡胶污染环境的问题。由于中国橡胶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中国再生橡胶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再生橡胶生产能力超过600万吨/年,生产企业数量达1000余家,区域性规模生产能力基本都达到15万吨以上。
再生橡胶一般是是利用废旧橡胶制品及橡胶生产中产生的边角余料,经过粉碎、化学与物理加工等方法,去掉脱硫胶弹性变成具有可塑性和粘性的橡胶,使其重新获得能够再加工利用的橡胶。再生橡胶的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原材料的分类、清晰、破碎、脱硫、炼胶等几个环节。其中,脱硫、炼胶等环节会产生硫化物、苯、二甲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再生橡胶行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源。
目前,再生橡胶行业中的炼胶过程中废气排放主要是橡胶挥发的有害气体,主要成份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炼胶过程的废气主要是无组织排放,目前一般采用降低精炼机的转速、增大冷却水量等措施降低精炼机的操作温度以减少压胶废气产生量,同时在捏炼、精炼,压胶等岗位上方设置集气罩,后续通过活性炭吸附等吸附装置吸附去除有机废气。脱硫工序目前再生橡胶行业主要以动态脱硫工艺为主,产生的废气一般可包括两部分,脱硫罐内废气,卸料后橡胶降温产生的废气,该废气为间歇性废气,主要含有胶粉粒子、H2S、苯、二甲苯等污染物。脱硫罐内废气主要含有大量水蒸气,目前的治理方式主要是收集后经冷凝使之降压、降温,不凝气直接排放或通过回气管道送入导热油锅炉燃烧后经导热油炉烟筒排放。卸料后橡胶降温产生的废气目前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废气,由于橡胶降温一般采用风冷方式,因此该工序中的废气气量很大,大多未进行收集治理,个别治理的,一般为采用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等吸附装置吸附后排放。
目前,再生橡胶脱硫炼胶废气主要通过开放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吸附方法治理,各工段中设置多个集气罩,每个工序单独处理,处理气量很大,一方面处理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运行过程中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等用量大,运行成本高。如何在保证废气收集效率的条件下,通过废气的循环梯度利用,开展废气综合治理,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橡胶中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适用于再生胶行业中的炼胶工序(包括捏炼、精炼等)、脱硫工序和导热油炉工序的废气综合治理。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再生橡胶中脱硫炼胶废气的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包括:
第一引导工序,所述第一引导工序用于处理第一废气,所述第一废气来源自炼胶工序;所述第一引导工序包括当橡胶降温装置工作时,将所述第一废气引导至所述橡胶降温装置内作为冷却气,当所述的橡胶降温装置停止工作时将所述第一废气引导至导热油炉以便通过所述导热油炉高温将所述第一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脱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业环保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