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1100.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方季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方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0860 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前庭炎 治疗 中药 泽兰 化痰止咳 清肺降火 清热润肺 止咳化痰 乌梅 北沙参 川贝母 地骨皮 款冬花 没食子 墨旱莲 松子仁 旋复花 重量份 紫苏叶 麻黄 桑叶 防己 和胃 理气 栗壳 凉血 芦根 起效 润肺 散结 涩肠 生津 天冬 行气 玄参 甘草 制备 复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贝母6克,地骨皮12克,乌梅8克,紫苏叶8克,款冬花8克,桑叶12克,芦根18克,旋复花7克,白前7克,北沙参9克,没食子5克,松子仁20克,麦门冬12克,玄参14克,天冬7克,墨旱莲23克,桑葚15克,栗壳32克,麻黄7克,防己13克,泽兰9克,甘草16克。本发明公开的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理气和营、行气宽中、和胃止呕、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对鼻前庭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起效快,无复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经常挖鼻,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变态反应或鼻腔异物(多见于小儿)的分泌物刺激。长期在粉尘 (如水泥、石棉皮毛、烟草等)环境中工作,易诱发或加重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可扩及上唇交界处,有压痛,表皮糜烂并盖有痂皮慢性者鼻前庭部发痒,灼热和结痂,鼻毛脱落皮肤增厚,皲裂或盖有鳞屑样痂皮。
中医对鼻前庭炎有自己的见解,脾胃失调,湿浊内生,蕴而生热,湿热循经上蒸,壅结鼻窍,腐蚀肌肤,则鼻窍肌肤糜烂潮红,湿浊不清,则脂液溢出,积成黄浊厚痂。湿热久蒸,灼伤脉络,肌肤失养则皲裂出血,鼻毛脱落。因糜烂、红肿、脂出结成痂块,以致鼻窍通气不畅,言谈不爽。湿性粘滞不易速去,湿热蕴伏不散,故病情缠绵,或反复发作。小儿脏腑娇嫩,易因脾虚湿滞久郁而出现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等症。苔黄腻、脉滑数皆为脾有湿滞之证。
西医治疗鼻前庭炎:慢性结痂者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除痂皮和脓液,再涂周1%-2%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渗出较多者,用5%氧化锌软膏涂擦。急性期湿热敷或局部红外线照射。皮肤糜烂和皲裂处涂以10%硝酸银,再涂抗生素软膏,每日3次。应及时和彻底治愈鼻腔疾病,加强鼻腔保护,避免有害粉尘刺激,改正挖鼻习惯。西医治疗鼻前庭炎疗程长,见效慢,容易复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川贝母3-9克,地骨皮9-15克,乌梅6-12克,紫苏叶6-10克,款冬花3-10克,桑叶5-15克,芦根15-30克,旋复花3-10克,白前5-10克,北沙参5-10 克,没食子5-10克,松子仁10-25克,麦门冬6-15克,玄参9-15克,天冬6-15克,墨旱莲9-30克,桑葚9-15克,栗壳20-40克,麻黄3-10 克,防己5-15克,泽兰6-12克,甘草6-20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川贝母6克,地骨皮12克,乌梅8克,紫苏叶8克,款冬花8克,桑叶12克,芦根18克,旋复花7克,白前7 克,北沙参9克,没食子5克,松子仁20克,麦门冬12克,玄爹 14克,天冬7克,墨旱莲23克,桑葚15克,栗壳32克,麻黄7克,防己13克,泽兰9克,甘草16克。
一种治疗鼻前庭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比例的中药混合均匀,粉碎成80目颗粒,加水进行熬煮,水的加入量是所有原料总重量份的5-8倍,武火烧开,转文火熬煮3-5h,过滤后得第一次煎液,向药渣中加所有原料总重量份的4-6倍的水,武火烧开,转文火熬煮3-5h,过滤后得第二次煎液,合并两次的煎液,浓缩至适量的溶液即可。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内热消渴。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方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方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1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药饮片的加工干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芦笋根皂甙的高效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