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5749.1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杰;傅雯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雯瑛 |
主分类号: | F24S20/00 | 分类号: | F24S20/00;F24S10/70;F24S50/40;F24S70/20;F24S70/12;F24S80/00;H02S40/42;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单元 透光玻璃 光伏系统 光伏板 太阳能电池片 横向水管 换热盘管 余热回收 纵向水管 透光区 水管 预设距离 储水箱 可回收 一空腔 透光 水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包括第一透光玻璃、电池单元和第二透光玻璃,所述第一透光玻璃与第二透光玻璃间隔预设距离形成一空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上部电池单元和下部电池单元,所述上部电池单元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区,所述下部电池单元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形成第二透光区,所述建筑光伏系统还包括换热盘管、设有水泵的储水箱、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换热盘管由多个纵向水管和多个横向水管组成,所述纵向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区内,所述横向水管设置在所述上部电池单元的前后两侧。本发明结构简单,在降低光伏板温度的同时可回收温度较高的热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光伏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公共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但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光伏组件背板升温问题,光伏组件背板温度越高,其发电效率就越低,光伏背板的温度夏季时有50-60°C,冬季时有20-30°C,如何低成本地降低光伏背板温度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专利号为201020140526.7,名称为“一种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的光伏方阵余热水冷回收系统”通过在光伏组件背面设置多根冷却水管来回收光伏板的余热和降低光伏板的温度,该技术方案虽然降低了光伏板的温度,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但应用成本太高,且冷却水管吸收的热量过少,回收的热水温度过低,冬季一般在20°C~25°C,夏季一般在30°C~40°C,对于普通的家庭热水要求不能满足,此外,由于冷却水管布置较多,导致回收的低温热水供应量较大,对应普通家庭来说当天只能使用部分热水,多余低温热水的热量会大量浪费,只有对于如游泳馆、饭店等需要大量热水的场合才能完全使用完热水,应用场合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将建筑光伏板散热和高温热水回收技术结合起来,可同时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和水的热回收效率。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包括安装在建筑屋顶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包括第一透光玻璃、电池单元和第二透光玻璃,所述第一透光玻璃与第二透光玻璃间隔预设距离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包括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上部电池单元和下部电池单元,所述上部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等间距排列设置在上部空腔内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下部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等间距排列设置在下部空腔内的太阳能电池片,所述上部电池单元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区,所述下部电池单元中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形成第二透光区,所述建筑光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部空腔内的换热盘管、设有水泵的储水箱、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换热盘管由多个纵向水管和多个横向水管组成,所述纵向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区内,所述横向水管设置在所述上部电池单元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口与换热盘管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设置在储水箱内,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泵连通,出水口与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片排列间距大于所述下部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排列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光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光伏板背面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水泵连接,用于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预设温度值对比来控制水泵的打开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雯瑛,未经傅雯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