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纠错编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5537.3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0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殷柳国;郝文涛;孙臻;戚若阳;林再盛;龙桂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70 | 分类号: | H04B10/70;H04L1/00;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量子 安全 直接 通信 纠错 译码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纠错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接收端和发送端采用量子随机数序列约束替换LDPC码的Tanner表示图中的奇偶校验码约束,得到LDPC-QRS码的Tanner表示图;具体步骤如下:
1.1)在接收端,利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产生两个L比特长的量子随机数序列p0=(p0,1,p0,2,...,p0,j,...,p0,L)和p1=(p1,1,p1,2,...,p1,j,...,p1,L),其中,L为正整数,p0,j与p1,j的取值为1或者0,j=1,2,...,L;然后利用两个量子随机数序列约束替换LDPC码Tanner表示图中的奇偶校验码约束,将满足码长为ρj比特、信息序列长度为ρj-1比特的奇偶校验码约束的校验用一个码长为L比特,信息序列长度为1比特的量子随机数序列约束代替,对应一个QRS校验节点,得到LDPC-QRS码的Tanner表示图;
1.2)接收端通过公开信道,将步骤1.1)生成的两个量子随机数序列p0与p1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利用两个量子随机数序列约束替换LDPC码Tanner表示图中的奇偶校验码约束,得到与步骤1.1)中相同的LDPC-QRS码的Tanner表示图;
2)在发送端,利用步骤1.2)得到的LDPC-QRS码的Tanner表示图对发送信息序列进行编码,得到对应的发送码字s=(s0,s1,...,si,...,sn-1);具体步骤如下:
2.1)在发送端,将发送信息序列m与LDPC的Tanner表示图对应的编码矩阵G相乘,即x=m×G,得到发送信息序列的LDPC编码码字x=(x0,x1,...,xi,...,xn-1);其中,G的大小为k×n,m的长度为k比特,k和n均为正整数;xi的取值为+1或者0,i=0,1,...,n-1;
2.2)在发送端,利用步骤1.2)得到的LDPC-QRS码的Tanner表示图对步骤2.1)得到的编码码字x=(x0,x1,...,xi,...,xn-1)进行扩展,得到发送码字s=(s0,s1,...,si,...,sn-1),其中,si是长度为L比特的向量;扩展方式如下:如果xi=0,则si=p0;如果xi=1,则si=p1;
3)在发送端,将步骤2)得到的发送码字s=(s0,s1,...,si,...,sn-1)发送到量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接收端收到对应的接收码字r=(r0,r1,...,ri,...,rn-1),其中ri=(ri,0,ri,1,...,ri,j,...,ri,L-1),ri,j的取值为+1,-1或者0,j=0,1,...,L-1;
4)在接收端,利用步骤1.1)得到的LDPC-QRS的Tanner表示图对接收码字r=(r0,r1,...,ri,...,rn-1)进行译码,得到对应的接收信息序列;具体步骤如下:
4.1)在接收端,计算得到接收码字r对应的对数似然比向量LLR(r)=[LLR(r0),LLR(r1),...,LLR(ri),...,LLR(rn-1)];具体步骤如下:
4.1.1)对ri=(ri,0,ri,1,...,ri,j,...,ri,L-1)与p0=(p0,1,p0,2,...,p0,j,...,p0,L)进行逐元素的对比;统计ri,j=p0,j=0或者ri,j=p0,j=1出现的次数记为t1;统计ri,j=0且p0,j=1或者ri,j=1且p0,j=0出现的次数记为t2;
4.1.2)对ri=(ri,0,ri,1,...,ri,j,...,ri,L-1)与p1=(p1,1,p1,2,...,p1,j,...,p1,L)进行逐元素对比;统计ri,j=p1,j=0或者ri,j=p1,j=1出现的次数记为t3;统计ri,j=0且p1,j=1或者ri,j=1且p1,j=0出现的次数记为t4;
4.1.3)按照下式计算LLR(ri),得到接收码字r对应的对数似然比向量LLR(r):
其中,Pr(ri|si=p0)与Pr(ri|si=p1)为量子信道的转移概率,q为量子信道的比特翻转概率;
4.2)在接收端,利用LDPC的Tanner表示图对应的译码矩阵H对步骤4.1)得到的LLR(r)进行译码,得到接收信息序列m′;其中H的大小为(n-k)×n,m′的长度为k比特;具体步骤如下:
4.2.1)利用LDPC译码矩阵H,使用步骤4.1)中得到的对数似然比向量LLR(r),通过译码算法进行译码;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正整数itermax并进行判定:若迭代次数小于itermax,则对每次迭代后得到的新的对数似然比向量LLRt进行硬判决,其中t代表迭代次数,得到硬判决序列d,若d满足校验方程H·(d)T=0,则译码成功,结束迭代,进入步骤4.2.2);否则继续迭代直到迭代次数等于itermax,结束迭代,进入步骤4.2.2);
4.2.2)对步骤4.2.1)中迭代结束时得到的对数似然比向量进行硬判决,得到的硬判决序列中的前k比特即为接收信息序列m′,译码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5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