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机动车存取装置及非机动车存取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4128.1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红;吴兆林;李植鑫;梁添汾;姚鸿达;邓宏杰;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江锦利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状 存取控制 存取装置 外壳内部中央 铝型材框架 存放机构 存取机构 存取效率 节约空间 控制装置 平移机构 外壳内部 存取口 对角处 桥面 支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存取装置及非机动车存取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桥状外壳,桥状外壳包括桥面部分和地面部分,地面部分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有存取口,所述桥状外壳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桥状外壳内部中央设有两个存取机构及平移机构,所述桥状外壳通过铝型材框架进行支撑;该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存取效率,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机动车存取装置及非机动车存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非机动车已经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具有便捷、环保、健康等优点。非机动车中的自行车、电动车也正是国家所倡导的绿色出行交通工具。近些年,由于非机动车的大量使用,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合和方法变得十分重要。不合理的停放场合、有限的停放空间以及繁琐的存取方法等使得乱停乱放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何提高非机动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停车场存取车辆的便捷性普遍成为非机动车停车场领域的迫切解决问题。
国内外针对此问题已有先进的解决方法,日本提出的地下环形自行车停车场,将停车场设置在地铁口等自行车高频使用的场合,在地面上设立有小型的停车亭,用户只需将车停放在停车亭,停车场上的机械手自动将车停放在地下环形停车场上,存车、取车过程只需短暂的几秒钟,具有操作简单、节省空间、存取车迅速、智能停车、防盗等优点,但存在场合要求高,需要挖较深的地基,场合周围不能有较高建筑物,建造成本高、存取不同时、地上需停车亭、只能存取自行车等缺点。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广泛使用了双层停车架。双层停车架相比于传统的停车场,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具有节省空间、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存取繁琐、防盗性低、地上需铺设停车架、影响地面空间利用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停车场存取车麻烦、地面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非机动车存取装置及非机动车存取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非机动车存取的方便性,并且能够节约空间,提高地面空间利用率。
一种非机动车存取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桥状外壳,所述桥状外壳包括桥面部分和地面部分,所述地面部分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有存取口,所述桥状外壳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桥状外壳内部中央设有两个存取机构及平移机构,所述桥状外壳通过铝型材框架进行支撑;
所述存取口包括存取口旋转板,存取口挡板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存取口挡板设置在所述存取口旋转板周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存取口旋转板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存取口旋转板旋转;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红外反射板、第一U型滑轨,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红外反射板固定于所述铝型材框架上,所述第一U型滑轨固定在所述铝型材框架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与所述存取口相对的对角处;
所述存取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第三层结构以及第四层结构;
所述第一层结构包括第一层底板、两个第一层侧板、两个第二U型滑轨,第三驱动装置、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同步带连接板,所述第一层底板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传送带配合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层侧板、两个第二U型滑轨相对的固定在所述第一层底板四周形成整体并位于所述第一U型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层底板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二层底板、第四驱动装置、第二层连接件以及红外连接板,所述第二层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层结构在所述第二U型滑轨上移动,所述红外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U型滑轨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层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4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老旧小区智能停车系统及智能停车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双层立体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