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2704.9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7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淋;胡国峰;朱峰;姚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24/08;H04W16/18;H04W4/02;H04W4/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盖 小区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以及终端UE上报的针对所述目标小区的最小化路测MDT数据;所述MDT数据中携带有所述UE所在位置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电平值;根据所述MDT数据以及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UE所在位置的预期RSRP电平值;当所述预期RSRP电平值与RSRP电平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UE所在位置为弱覆盖点;当在预设统计周期内,所述弱覆盖点的数量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弱覆盖小区。本发明实现了基于预期RSRP电平值与实际RSRP电平值的差值以及弱覆盖点的数量自动判断小区弱覆盖情况,无需人工现场测试,提高了弱覆盖监测的效率以及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网络覆盖模式的不断演变,更多的室外人流密集区域开始采用室分户外天线形成外打等新型分布模式,外打分布在移动网络中的占比日益凸显,也不断承载着日益庞大的用户数据和语音业务,这对外打分布弱覆盖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弱覆盖监测技术主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
1、判断弱覆盖小区。
终端(User Equipment,UE)周期性地上报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给基站,基站侧统计小区MR数据,并根据MR数据中的小区的采样点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电平值以及数量,来判断小区覆盖能力;通常情况下,若统计到RSRP电平值低于-110dBm(分贝毫瓦)的采样点数占比大于10%,则判断该小区为弱覆盖小区,需要整改优化。
2、定位弱覆盖区域。
对上述弱覆盖小区,通过专业锁频测试工具,结合外打分布图纸,测试人员对外打信号进行现场锁频测试,最后根据天线点位和测试日志来定位弱覆盖区域。
然而,上述弱覆盖监测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1,准确率较低。
上述弱覆盖判断过程中,仅通过UE上报的MR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无法对一些隐性的弱覆盖区域做出准确判断,比如某小区的某一块区域存在弱覆盖现象,但是当该小区整体采样点数量较多时,该弱覆盖区域的采样点数较少,使得弱覆盖点的采样点数占比较低,导致该弱覆盖区域被掩盖掉,使该小区不会被纳入弱覆盖小区;并且现有技术中,主要依据RSRP电平值来判断小区覆盖能力,但UE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还跟UE到发射天线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仅仅凭借RSRP来判断同样有失准确性;
2,监测效率低。
上述弱覆盖定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现场锁屏测试定位弱覆盖区域,此种方式效率底下。并且,人工操作难免会造成误差,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对优化人员判断决策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网络中的弱覆盖监测方式,存在的准确率较低以及监测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弱覆盖小区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以及终端UE上报的针对所述目标小区的最小化路测MDT数据;所述MDT数据中携带有所述UE所在位置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电平值;
根据所述MDT数据以及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UE所在位置的预期RSRP电平值;
当所述预期RSRP电平值与RSRP电平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UE所在位置为弱覆盖点;
当在预设统计周期内,所述弱覆盖点的数量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弱覆盖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27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