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醇基燃油动力热值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2605.0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勇 |
主分类号: | C10L1/20 | 分类号: | C10L1/20;C10L1/16;C10L10/00;C10L1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黄青 |
地址: | 6366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醇基燃油 热值剂 十六烷值改进剂 甲醇热值剂 汽油热值剂 燃烧催化剂 微乳热值剂 重量配比 改性剂 引出剂 燃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动力热值剂,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燃烧催化剂2~4份,引出剂2~4份,微乳热值剂3~15份,甲醇热值剂70~80份,汽油热值剂5~10份,改性剂2~4份,动力提高剂10~15份,十六烷值改进剂10~15份,缩短滞燃剂20~30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醇类代用燃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醇基燃油动力热值剂。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各类机动车的燃料一直以汽油、柴油为主,这一使用模式越来越受到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日益紧缺的制约。为了改善这一困境,国内外采用了多种能源替代方式,然而,这些替代方式若要大规模推广,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除此之外,柴油机在其排气中含有大量颗粒,这些微粒主要是由黑色含碳物质组成,沉降速率很低,能长期悬浮于大气中,造成严重的雾霾,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醇类燃油作为一种清洁、廉价、高效的石化燃料替代品,以其丰富的来源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石化燃料代用燃料。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A·奥拉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甲醇经济”使人类不再依赖于日益减少的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正在逐步明朗。甲醇沸点比柴油低,混合气形成速度较快,且比较均匀,有利于完全燃烧;甲醇含氧量占50%,其着火极限较柴油宽,燃烧速度高,有利于降低排烟。但是,甲醇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具有以下不利因素:
(1)由于甲醇中含有羟基,是极性物质,所以甲醇和柴油混合比较困难,不论是依靠压力混合,还是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都不能保证甲醇和柴油的均匀混合,混合燃料易分层,稳定性较差;
(2)甲醇的燃点高达470℃,比柴油燃点200~220℃高很多,因此甲醇既难以压燃,也不易被点燃,自发着火的能力比较差;
(3)甲醇的汽化潜热大,高汽化潜热产生的冷却效应对发动机低速、低负荷时的工况会产生不利影响;
(4)甲醇的粘度低,直接使用柴油机原有的燃油喷射系统时,会造成系统磨损,甚至卡死等故障,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除此之外,以下原因也直接制约醇基燃油的推广使用:
(1)甲醇的热值低,柴油的热值为46.04MJ/kg,而甲醇的热值仅为20.09MJ/kg,只有柴油的43.6%,因此,当柴油中加入甲醇后,其混合燃料低热值呈线性下降,当甲醇比例增大时将明显减小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2)醇基燃油的滞燃期要比柴油稍长,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甲醇的十六烷值比柴油低,掺混甲醇会导致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降低,从而影响其着火性能;另一方面甲醇的汽化潜热大,喷入缸内后蒸发汽化会导致缸内平均温度降低,从而使其着火滞后;
(3)醇基燃油低负荷下经济性欠佳,低负荷时燃料喷射量较少,雾化特性差,燃烧放热量减少,但燃烧室散热面积不变,因此,相对增大了发动机的散热比例,气缸内温度水平较低,不利于甲醇的吸热、蒸发和着火;低负荷时气缸内混合气较稀薄,燃烧温度低,加上甲醇对火焰前锋的激冷作用,因此容易产生失火和间断着火,导致部分燃料延迟到远离上止点处燃烧,减少了发动机等容放热的比例;因此,降低了发动机低负荷时掺烧甲醇的热效率和经济性。
因而醇类燃油热值低、动力不足、着火滞后、低负荷下经济性欠佳等存在问题是推广醇类燃料的重大难题。与其说醇类助溶冷启、高温气阻、遇水分层、金属腐蚀、橡胶溶胀、泥炭沉积、油醇稳定是影响醇类燃料受阻的原因,到不如说甲醇汽油的低热值、动力不足、着火滞后、经济性欠佳才是造成醇类燃料受阻的最根本的原因,意义重大可见一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勇,未经杨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2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醇液燃料
- 下一篇:生物醇基燃油助溶增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