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用途薄壁钢管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0366.5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凡林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22206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缘构件 薄壁钢管 剪力墙 装配式混凝土 纵向受力钢筋 预制混凝土 定位钢筋 空心墙板 连接钢筋 竖向分布 插筋 延性 建筑工程技术 竖向分布钢筋 水平分布钢筋 钢管混凝土 钢筋用量 结构性能 连接方便 连接套筒 生产效率 一管多用 纵向构造 建造 上下层 直螺纹 层间 箍筋 耗能 抗剪 抗弯 抗压 拉筋 楼层 预制 钢筋 | ||
基于多用途薄壁钢管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预制混凝土空心墙板、薄壁钢管、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底部插筋、竖向分布连接钢筋、长定位钢筋、短定位钢筋、带有边缘构件的预制混凝土空心墙板、边缘构件箍筋、边缘构件拉筋、边缘构件纵向构造钢筋、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底部插筋、直螺纹连接套筒以及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本发明实现薄壁钢管一管多用,显著提高预制生产效率;层间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利用薄壁钢管代替,减少钢筋用量,楼层处采用连接钢筋实现上下层之间的搭接连接,连接方便可靠;部分钢管混凝土,显著提高剪力墙的结构性能,包括抗压、抗弯、抗剪、耗能、延性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多用途薄壁钢管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中的连接方法,是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的主要连接方法,但这种技术由于检验困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而备受质疑,业界认为质量不稳定、不可靠;而且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量多且直径细,造成连接成本过高,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的同侧钢筋间距由200~300加大到了60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的可靠性。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 108-96,这种钢筋连接技术,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连接,仅适用于有操作空间的条件下,对水平钢筋连接可以适用,对于竖向钢筋连接并不实用,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的难点就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
黑龙江宇辉集团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的形式进行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就其本质而言,其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并无大大差别,其质量和可靠性也基本相同。
公开号CN103485548B,装配式空心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将剪力墙墙板中的竖向分布钢筋向上甩出,预留外甩钢筋,在构件下部设置槽孔,方便上下层构件安装对接时钢筋对位搭接连接;步骤二、构件上部外甩钢筋安装时穿过楼层位置;步骤三、将上一层的空心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对应构件竖向孔洞,将下一层剪力墙构件的外甩钢筋插入孔洞中,在预留安装槽孔位置处将外甩钢筋与构件内的竖向钢筋实现搭接连接;步骤四、灌芯浇筑空心部位的混凝土,完成构件的安装,使构件形成一个整体。该发明使装配式空心混凝土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变得简单、质量易于保证、提高生产率,可保证房屋建设质量以及降低建设成本。但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着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顶部的外甩钢筋较长、占用生产的空间较大、外甩钢筋增加了生产预制墙板的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预制墙板的外轮廓尺寸较大、运输不便,预制空心孔抽芯困难、增加工序、生产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申请号201710373977.1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包括埋设在混凝土墙内的外钢管;埋设在混凝土墙内的由拉结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所述内钢管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所述外钢管与内钢管伸出混凝土墙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本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具有竖向连接快捷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水平抗剪承载力高、整体性好、面外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大部分构件可标准化生产。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用钢量过大,成本增高;双钢管之间、内管与混凝土之间的工作状态性能难以清楚,应用有障碍;与国家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相差甚远,存在技术瓶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凡林,未经孟凡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0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