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在小提琴上的增音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3726.9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凡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G10D3/04;G10D3/02;G10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音器 小提琴 拉弦板 支撑杆 琴马 共振 调压 琴弦 发音系统 一体制作 减压 微调器 音量 音箱 可调 琴体 音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小提琴上的减压增音器,属于小提琴增音器技术领域。此种增音器安装在小提琴的琴马和拉弦板之间与小提琴面板、琴弦、琴马、微调器和拉弦板共同组成的发音系统,且增音器上设置有一排调压支撑杆,增音器能将琴弦压在琴马上的巨大压力,转移到琴体音箱的边缘,所述的增音器和拉弦板为一体制作,所述的调压支撑杆的高度均可调。调整调压支撑杆的高度可减轻琴马对面板的压力,从而解放面板,使其更好的产生共振,有效提高共振的物理振幅,达到提高音量和改善音色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小提琴上的增音器,属于小提琴增音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提琴是靠面板通过琴马接受琴弦的震动,将其传递给琴的音箱产生音乐效果。尽管几百年来的传统制造工艺已经在提高音响音色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小提琴的传统结构和材质的限制,始终没能将小提琴的主要振动面板,从琴马的巨大压力下(近50斤)解放出来,使其无法发挥最佳的共振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音器将琴弦压在琴马上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小提琴的音箱边缘,释放面板受到的压力。
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小提琴上的增音器,此种增音器安装在小提琴的琴马和拉弦板之间与小提琴面板、琴弦、琴马、微调器和拉弦板共同组成的发音系统,且增音器上设置有一排调压支撑杆,增音器能将琴弦5压在琴马上的巨大压力,转移到琴体音箱的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音器和拉弦板为一体制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压支撑杆的高度均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音器可应用于小、中、大、贝司等提琴系列乐器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过程中适当调整调压支撑杆的高度从而减轻琴马对面板的压力,解放面板,使其更好的产生共振,提高共振的物理振幅,达到提高音量和改善音色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增音器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原理受力结构分析示意图。
附图标记:小提琴面板1、琴马2、拉弦板3、微调器4、琴弦5、增音器6和调压支撑杆6-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小提琴上的增音器,此种增音器安装在小提琴的琴马2和拉弦板3之间与小提琴面板1、琴弦5、琴马2、微调器4和拉弦板3共同组成的发音系统,且增音器6上设置有一排调压支撑杆6-1,增音器6能将琴弦5压在琴马2上的巨大压力,转移到琴体音箱的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音器6和拉弦板3为一体制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压支撑杆6-1的高度均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音器6可应用于小、中、大、贝司等提琴系列乐器中。
本增音器使用时将小提琴原有的拉弦板3卸掉,安装上带有拉弦板的增音器,让琴弦5经过琴马2和调压支撑杆6-1的顶点,连接到微调器4上,初次使用增音器6时,需将调压支撑杆6-1的高度调至比琴马2高1.5mm的高度,然后,按各弦音调调好弦音,此时,演奏者就会感觉到小提琴的音量和音色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每一根弦的调压支撑杆6-1的高度调整,还可以达到四根琴弦声音均衡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凡,未经陈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3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