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2028.7 | 申请日: | 201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29C64/35;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品 制造 后期 处理 抛光 清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防护机壳、清洗网框、载物板和活塞球,所述防护机壳的上方安装有箱体,且箱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防护机壳上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位于箱体的后侧,所述电动机下方安装的驱动轴从防护机壳的上表面贯穿,所述喷水腔通过背面的输水管与另一个喷水腔相互连接,所述活塞球通过下方的复位弹簧与支撑杆相互连接,所述防护机壳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该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清洗网框便于对工件进行集中收纳,便于对工件进行集中处理,整体设备便于对工艺品进行抛光、清洗和烘干处理,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清洗擦拭,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工艺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就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用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状、液状或丝状金属、陶瓷、塑料、细胞组织等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3D打印出来的物品表面会比较粗糙(例如SLS金属打印的),在工艺品打印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其中蒸汽平滑抛光技术是常用的抛光处理方法。3D打印零部件被浸渍在蒸汽罐里,其底部有已经达到沸点的液体。蒸汽上升时可以融化零件表面约2微米左右的一层,使得工件变得光滑闪亮。现有的抛光装置不便对工件进行放置,使得在蒸汽的过程中,工件表面受热不均,此外现有的抛光装置不能对工件进行清洗,在抛光之后需要人工取出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清洗擦拭,耗时较长,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对工件进行放置,使得在蒸汽的过程中,工件表面受热不均,此外现有的抛光装置不能对工件进行清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工艺品制造后期处理用抛光清理装置,包括防护机壳、清洗网框、载物板和活塞球,所述防护机壳的上方安装有箱体,且箱体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右侧连接有加热筒,且加热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热丝,所述加热筒的右侧安装有输风管道,且输风管道的下端从箱体的下端贯穿,并且输风管道的下端伸入防护机壳的内部,所述输风管道的下方连接有热风喷盘,且热风喷盘的外侧和下表面设置有热风喷嘴,所述防护机壳上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位于箱体的后侧,所述电动机下方安装的驱动轴从防护机壳的上表面贯穿,且驱动轴的下方固定有承重网盘,所述防护机壳内壁安装有固定滑轨,所述清洗网框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承重网盘,且承重网盘通过两侧的滑块与固定滑轨相互连接,所述载物板的表面被套筒贯穿,且套筒套在立杆的外侧,所述套筒的左侧被固定螺栓贯穿,且固定螺栓从立杆的表面穿处,并且立杆的上下两端与承重网盘内部的上下表面相互固定,所述清洗网框的表面安装有取料门,所述防护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喷水腔,且喷水腔的表面安装有喷水头,所述喷水腔通过背面的输水管与另一个喷水腔相互连接,所述防护机壳内部下方安装有水箱,且水箱左侧安装的注水管从防护机壳的左表面贯穿,所述水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热丝,且水箱的上表面固定有排气阀体,所述排气阀体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且排气阀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块,同时排气阀体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活塞球通过下方的复位弹簧与支撑杆相互连接,所述防护机壳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且防护机壳的表面安装有观察窗和开关门,同时开关门位于观察窗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壳设置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其与箱体焊接,并且防护机壳与开关门铰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滑轨在防护机壳的内部设置有2个,且2个固定滑轨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关门的高度,并且开关门的高度大于取料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滑块在承重网盘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6个,且滑块与固定滑轨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立杆活动连接,且立杆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2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