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渠道智能截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0233.X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坤;刘雪岭;马洪涛;朱玉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蓝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2;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张东梅 |
地址: | 22564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污装置 智能 渠道 信号传输模块 移动终端 排水闸 云平台 泵坑 感知 半自动运行 接收设备 控制信号 天气信息 自控运行 电连接 进水孔 连通 遥控 传输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渠道智能截污装置,包括:排水闸室;以及泵坑室,其中排水闸室通过进水孔与所述泵坑室连通;信号传输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与渠道智能截污装置相关的设备、感知仪器电连接,接收设备、感知仪器输出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云平台、移动终端,云平台、移动终端可将控制信号、天气信息传送给渠道智能截污装置。渠道截污装置可以设置成自控运行、遥控运行或半自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渠道截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渠道智能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降雨过程中,部分垃圾和污染物会随着雨水进入城市市政或排水管道,管道的末端往往通向城市河流水系,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甚至被恶化,这成为当今影响水质的主导因素。
在现有城市治污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合流管的截污、初期雨水的收集问题。传统的截污装置包括溢流堰、拍门、闸门等,这些装置在管网水位高时起不到效果,不能够控制污水收集量,另外施工麻烦,信息化程度不高。现有技术方案
中国专利申请CN201610243246.0公开了拦渣防倒灌截流井。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拦渣防倒灌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拦渣防倒灌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构筑物1。截流井构筑物1的前端连接进水管2的出水端,后端与自然水体3连通。截流井构筑物1的侧部连接有通向污水处理厂的截污管。拦渣防倒灌截流井还包括设置于截污管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控制闸门5。流量控制闸门5通过连接轴6连接有流量控制闸门执行机构7。截流井构筑物1内还设有与截流井构筑物1的进水方向成角度的拦渣装置,所述拦渣装置右侧的支架固定于与截污管同侧且位于截污管的下游的流道壁上,所述拦渣装置左侧的支架固定于截污管的对侧且位于截污管的上游的流道壁上;拦渣装置的下游设有防倒灌装置。所述截污管上设有截流阀,控制截污管的启闭。
现有的拦渣防倒灌截流井的井体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在出口安装下开式闸门,截污管口安装闸门,井内设有格栅网,根据井内外水位控制出口闸门和截污闸门的启闭。
现有拦渣防倒灌截流井存在如下问题:1、集成化不高,需要采取传统的井体施工、设备安装调试;2、施工复杂,施工、安装质量要求高,容易漏水; 3、工程造价高、施工时间长;3、施工所需空间较大;4、影响渠道排水能力; 5、不能够主动控制截污井内水位,打开出口闸门排水时会产生较多溢流污染; 6、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够集成水位、雨量、污染信息自动化运行,不能够结合云平台、移动终端实时在线监测运行。
当前亟需一种施工简单,智能化程度高,能够适应多种情况的渠道、大型管道污水收集的一体化智能截污设施。
发明内容
现有的渠道截污方式井体现场砌筑受人工素质影响较大,施工质量不高,影响应用效果。现有截流井需要现场浇筑井体、安装设备,施工速度慢,耗费较多时间。在污水管网水位高时,现有截流井不能够有效收集污水,不能够主动降低截流井内水位,减少溢流污染。另外,现有截流井还存在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未将截流井、控制中心、移动终端互联互通的问题,不能实时在线监控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截污设施存在问题,施工简单,安装方便,可以自动化运行,减小溢流污染,最大限度收集污水。
针对现有的渠道截污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渠道智能截污装置,包括:
排水闸室;以及泵坑室,
其中排水闸室通过进水孔与所述泵坑室连通,
排水闸室包括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位于所述排水闸室的一侧,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或雨水引入渠道智能截污装置中;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向自然水体;排水闸,所述排水闸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通向泵坑室;检修孔,位于排水闸室顶部一侧,用于打开检修;以及第一感知仪器,所述第一感知仪器用于获取排水闸室的水位、水质、气体、影像信息以及闸室外自然水体的水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蓝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蓝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0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智能小便池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污物箱的污物排放及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