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9425.9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许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B60K11/06;B60K1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3219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发动机 发动机机舱 散热系统 风扇 机舱 空气滤清器 舱门 热平衡状态 机舱侧部 进气结构 排气结构 铰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包括机舱,所述的机舱侧部铰接有舱门,所述的机舱内设有发动机,所述的发动机一侧设有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设有风扇,所述的散热器远离风扇的一侧设有空气滤清器,且所述的舱门上设有与空气滤清器相连通的进气结构,所述的发动机远离风扇的一侧设有排气结构。本发明具有机舱内布局合理,发动机能够达到热平衡状态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维持汽车发动机平稳工作的各项因素中,冷却系统的稳定、高效、可靠至关重要。冷却系统对整机进行热管理,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发动机本体温度较高时能够冷却高温零件、保护润滑油,还在发动机处于冷机状态时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各摩擦副,降低摩擦、节能降耗,使发动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各组成部件位置关系布置不合理,机舱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动机无法始终处于优良的工作状态。因此,亟待设计一种布置合理,机舱内发动机能够达到热平衡状态的发动机机舱散热系统。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控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申请号:201210493567.8],包括水泵、发动机水套、机油冷却器、散热器,水泵出水口通过出水阀连接发动机水套,水泵回水侧连有旋转阀,旋转阀上依次设有第一回水口、第二回水口、第三回水口,发动机水套出口连接第一回水口形成小循环回路,发动机水套出口连接散热器、散热器连接第二回水口形成大循环回路,发动机水套出口连接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连接第三回水口形成机冷回路,三个回水口的接通位置相互交错,旋转阀阀芯正向转动时,接通顺序依次为第一回水口、第三回水口、第二回水口。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机舱内各部件空间设置不合理,机舱内的发动机无法达到热平衡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舱内布局合理,发动机能够达到热平衡状态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包括机舱,所述的机舱侧部铰接有舱门,所述的机舱内设有发动机,所述的发动机一侧设有散热器,所述的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设有风扇,所述的散热器远离风扇的一侧设有空气滤清器,且所述的舱门上设有与空气滤清器相连通的进气结构,所述的发动机远离风扇的一侧设有排气结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风扇吸风,空气通过进气结构从舱门进入机舱内,接着通过散热器,吹向发动机并从机舱一侧的排气结构排出;在空气流经散热器时,通过热交换对散热器内部的冷却液和液压油降温,使发动机达到热平衡状态,同时让液压油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使得发动机能够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同时散热器能一侧的空气滤清器能能够保证进入机舱的空气的纯净度。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中,所述的进气结构包括开设在舱门上的进气格栅,所述的舱门截面呈L形,且所述的进气格栅自舱门的直角部向两侧延伸分布。本散热系统中的空气仅能够通过舱门上的进气格栅进入机舱,由于空气滤清器设置在散热器远离风扇的一侧,因此能够避免扬尘的空气进入机舱。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发动机、风扇、散热器在机舱内依次轴向排布,且所述的风扇通过固定结构固设在散热器的侧部。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风扇周向外侧的若干固定叶,所述的固定叶中部开有条形槽,且所述的条形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螺栓。通过固定叶和紧固螺栓实现风扇的安装,并且紧固位置为条形槽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散热器的安装。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舱的散热系统中,所述的空气滤清器设置在进气格栅的下方,且当舱门关闭后所述的进气格栅、空气滤清器、散热器形成相连通的进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9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高压附件的热管理方法、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