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岸止水条及具有该护岸止水条的生态护岸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8927.X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陈铖;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仁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01 | 代理人: | 陆彩霞;周斌 |
地址: | 2142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岸 限位挡 止水条 插缝 柔性部 生态护岸 止水 桩体 脱离 施工 | ||
一种护岸止水条及具有该护岸止水条的生态护岸,该护岸止水条包括位于中部的能够插在护岸缝隙内的插缝条、位于所述插缝条一侧部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的第一限位挡、位于所述插缝条相对的另一侧部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的第二限位挡,所述第一限位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两者中至少有一个上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柔性部。利用桩体之间存在的护岸缝隙,插入护岸止水条,所述第一限位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两者中至少有一个上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柔性部,柔性部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弹性变形并抵靠在两侧的桩体上,从而起到挡土止水的作用,施工更方便,并且挡土止水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止水条及具有该护岸止水条的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开CN105625257A中公开的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
公开了一种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所述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横截面为由两个翼缘及连接两个翼缘的腹板构成的H形,翼缘两侧面分别具有凸筋和插槽。将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插入土壤中,相邻的两根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通过凸筋和插槽插接配合,理想是构成一道保护河道堤岸的护岸墙。但在实际施工中,凸筋和插槽结构精细,施工难度大、定位精度要求高、桩身极易损坏;多根相同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连续地并紧密地配合,产生较大的挤土效应,打入土壤时,相邻的两个桩体之间形成极易形成空隙,达不到预期的完美的拼装效果,挡土止水效果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岸止水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岸止水条,包括位于中部的能够插在护岸缝隙内的插缝条、位于所述插缝条一侧部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的第一限位挡、位于所述插缝条相对的另一侧部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的第二限位挡,所述第一限位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两者中至少有一个上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柔性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能够通过弹形变形与护岸抵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所述第一限位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固定为一个整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岸止水条通过共挤加工一体成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为刚性材质,所述第一限位挡包括与所述插缝条相接壤且呈刚性的第一限位挡主体、与所述第一限位挡主体相接壤并呈柔性的第一限位挡柔性部,所述第一限位挡主体能够与护岸相抵从而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所述第一限位挡柔性部能够弹性变形与护岸相抵紧。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与所述第一限位挡主体的中部接壤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柔性部有两个,分别自所述第一限位挡的两端部继续向外伸展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为刚性材质,所述第二限位挡为与所述插缝条相接壤且呈刚性的第二限位挡主体,或者所述第二限位挡包括与所述插缝条相接壤且呈刚性的第二限位挡主体、所述第二限位挡主体相接壤并呈柔性的第二限位挡柔性部,所述第二限位挡主体能够与护岸相抵从而防止所述插缝条脱离护岸缝隙,所述第二限位挡柔性部能够弹性变形与护岸相抵紧。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主体的中部接壤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柔性部有两个,分别自所述第一限位挡的两端部向着第一限位挡方向倾斜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缝条与所述第一限位挡与第二限位挡都为塑料。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护岸,包括多个依次沉设于堤岸的桩体,还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案中的护岸止水条,还每相邻的两个桩体之间形成所述护岸缝隙,每个所述护岸止水条相应地插设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护岸缝隙内,所述第一限位挡与所述第二限位挡分别位于相应所述护岸缝隙的两端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8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