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部微创提升带、其成型工艺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8698.1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芳;苑一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圆容生物医药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B29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4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带 微创 成型工艺 倒刺 长条形带体 线头 固定效果 临床问题 连接孔 刺入 带体 筋膜 凸起 悬吊 | ||
1.一种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厚度的长条形带体,所述带体的一侧面上分布有多个连接孔,另一侧面上分布有多个刺入面部浅筋膜系统的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贯穿带体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侧方的各凸起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且所述凸起具有能插入通孔的结构和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一侧方的连接孔为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与带体另一侧方的凸起在轴向上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深度小于带体的厚度,所述带体侧方的凸起分为第三连接区凸起和第三提升区凸起,所述第三连接区凸起具有能插入盲孔的结构和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部微创提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制备材料为可降解生物材料,
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包括生物源和非生物源的高分子材料,其中,
所述生物源的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所述非生物源的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可降解医用聚氨酯、聚己内酯、聚对二氧杂环已酮及其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已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聚己内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PLLA、PLA、PGA、PDO以及PCL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一种面部微创提升带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为下述成型工艺中的一种:
第一种:将面部微创提升带用生物材料置入3D打印机,然后在3D打印机中描绘出设计好的面部微创提升带的结构,直接打印而成;
第二种:将面部微创提升带用生物材料熔融后置入设计好的模具中,模压而成;
第三种:将面部微创提升带用生物材料制成扁线,通过磨具压制而成
第四种:将面部微创提升带用生物材料熔融后制成带,通过数控机床或者激光精密加工而成;
第五种:将面部微创提升带用生物材料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制成溶胶,置入模具中成型而成。
9.一种面部微创提升带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其中一根面部微创提升带置于穿刺针内,通过穿刺针沿发际线植入;
(2)另取两根面部微创提升带,将其中一条面部微创提升带植入面颊下方的浅筋膜层组织,将面部微创提升带远发际线端的凸起压入组织,抓紧,整体拖住皮肤,将距离发际线近端的凸起压入步骤(1)已植入的面部微创提升带的连接孔中;将另一条面部微创提升带植入面颊部肌肉组织内,将面部微创提升带远发际线端的凸起压入组织,整体拖住皮肤,将距离发际线近端的凸起压入步骤(1)已植入的面部微创提升带的连接孔中即实现了面部提升的效果。
10.一种面部微创提升带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面部提升、臀部提升或人体需要整形提升的任何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圆容生物医药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圆容生物医药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86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