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寻物归物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7783.6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杰;叶凤娇;刘露;方永康;曹少泳;吴明友;林增杰;张宇豪;简泽钦;陈康钟;钟智鸿;梁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寻物归物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寻物归物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后台系统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设于防丢失物品上;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存入后台数据库;后台系统采用预设的编码机制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加密隐藏;通过后台系统对注册信息进行解密公开;拾物者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后通过寻物柜进行物品归还;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注册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和归还模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本发明能够充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性高;另外,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物品归还的时间成本,便捷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失物找寻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失物找寻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寻物归物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一个丢失的物品背后,就会有一个焦急的失主正在四处寻找。长期以来,失物招领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面是失物招领处里堆积如山的各类遗失物,一面是失主苦苦寻找却没有线索。现有的寻物归物方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最开始,人们在公交车、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拾到物品时,便会寻找就近的失物招领所,寄存物品,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在这过程中在寻找失物招领所的,无论是失主还是拾物者,都需花费额外的时间,这种寻物归物的方式效率和成功率都十分低;另外,管理失物招领所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导致这样的场所数量少,人们更难寻找到一个寻物归物的中介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越来越多失物招领网络平台涌现。人们可在网站上发布所寻物品或者拾得物品的信息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此方式显著提高了信息的散播范围,但这种方式要求失物者和拾物者在使用同一平台的时候,才有找回失物的可能,不够实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和智能机的不断普及,在手机端和平板端的用户数在不断上升,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用户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基于微信的应用具有易于推广、用户群广泛且不需要另外安装程序的特点。
申请号为201710689461.8,申请公布号为CN 107392275A,名为“一种基于微信二维码的失物招领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通过在物品上设置二维码,然后通过微信扫码获取物主信息,进而联系物主寻回失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任何人只要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获取物主的个人信息,容易导致物主个人信息的泄露,保密性不高;
2)、拾物人联系了物主之后,需要共同约定取物地址和取物时间,时间成本较大且过于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密性高且成本低的智能寻物归物方法、系统及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寻物归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后台系统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设于防丢失物品上;
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存入后台数据库,所述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联系信息;
后台系统采用预设的编码机制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加密隐藏;
通过后台系统对注册信息进行解密公开;
拾物者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后通过寻物柜进行物品归还。
进一步,所述通过后台系统生成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设于防丢失物品上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后台系统生成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对应后台数据库的一个存储地址;
将二维码印制到不干胶标签上,然后将不干胶标签粘贴至防丢失物品上。
进一步,所述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存入后台数据库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