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7427.4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0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戴先铎;戴钦兵;邓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先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06;A61K47/02;A61P11/00;A61P11/1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22700 湖南省邵***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膏 咳嗽 发热 感冒 治疗 熬制 制备 中药外用治疗 无毒副作用 当归 茯苓 靶向治疗 冷却成型 有效激发 制备工艺 病灶 食用油 白芍 白芨 吃药 黄丹 连翘 乌头 组份 浸泡 制作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包括以下组份:食用油、黄丹粉、乌头、当归、白芨、茯苓、连翘、和白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中药外用治疗,几乎无毒副作用,不吃药不打针,实现对病灶的靶向治疗,位置准确见效快。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混合、浸泡、熬制、二次熬制、冷却成型等步骤,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时间短,不污染环境更有效激发药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感冒咳嗽、发热、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咳嗽、发热、支气管炎、咽喉炎是一些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反复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症状,引起发病的原因十分复杂,比如受寒,细菌感染,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治疗时间长,且不易治愈,使得药物市场一直保持需求旺盛。
在国内,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药物多为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非常强。也有使用口服中药。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吃进去很容易伤及内脏器官。因此,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不吃药不打针,全新中药外用治疗的方法:黑药膏治疗法。实现对病灶的靶向治疗,位置准确见效快,几乎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中药外用治疗,几乎无毒副作用,不吃药不打针,实现对病灶的靶向治疗,位置准确见效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时间短,不污染环境更有效激发药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包括以下组份:食用油、黄丹粉、乌头、当归、白芨、茯苓、连翘、和白芍,按质量比为食用油、黄丹粉、川乌、草乌、当归、白芨、茯苓、连翘、和白芍=80:20: 4:1:1:1:0.5:0.5。
优选的,乌头包括川乌、草乌,其质量比为2:2。
上述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的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混合,将乌头、当归、白芨、茯苓、连翘、和白芍按比例配好,切碎并混合;
(B)浸泡,用去步骤A中的混合物放入食用油中浸泡2-4天;
(C)熬制,将步骤B中浸泡物以大火熬制2-3小时,分离渣液;
(D)二次熬制,向步骤C中分离药渣后的药液中加入黄丹粉,在熬制5-10分钟;
(E)冷却成型。
优选的,步骤C中的混合物放入食用油中浸泡3天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膏药与现有技术中的西药、中药汤药相比,采用中药外用治疗,几乎无毒副作用,不吃药不打针,实现对病灶的靶向治疗,位置准确见效快;
2、不会引起皮肤过敏,透皮吸收快,使用安全,不污染衣物。
3、本发明膏药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时间短,不污染环境;采用食用油浸泡,使中药成份更能充分溢出到食用油之中,更好的提高药效,黄丹粉起到凝固和粘稠的作用,使药膏冷却后能成为固体状态,便于敷贴和携带;在不慎沾到衣服上后,本发明由于采用食用油为基液,以及中药组方,清理方便,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先铎,未经戴先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7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