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45659.6 | 申请日: | 201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8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波;王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区 河谷 渣场建植 核桃 果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首先在平整后的渣场,采用行株距3m×3m,种植穴(80cm×80cm×80cm)的穴植法进行核桃种植,在种植穴底部铺设0.05mm农用薄膜,进行防渗处理;然后在种植穴先添加40~50cm土壤,距离地面30~40cm;然后添加牛粪肥4~5kg/穴进行土壤改良,再添加30~40cm土壤;种植核桃树苗,注重春冬季的灌溉,这对核桃树苗的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本发明可以提高植被恢复效率,减少渣场客土覆盖厚度,减少土壤的使用,降低高寒区域水电站建设的开发成本;该核桃种植技术的研发可以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西藏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20136万kW,占全国的29%,居全国首位。目前西藏的水力资源开发程度不到5%,开发潜力十分巨大。西藏水资源丰富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海拔落差大,环境条件复杂,植被一旦破坏恢复难度大。初步测算,2020年后,我国除西藏外的其他主要大型水电基地项目开发建设基本完成,西藏水电成为我国唯一待开发建设的接续能源及电力“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也是今后水电开发的集中区域。但是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由于采土采石和弃渣造成植被的大范围破坏,加速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措施,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难以恢复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高寒区水电开发的区域渣场植被恢复技术方法技术尚未开展,为了符合水电开发相关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与环评服务需求,因此,亟需研发高寒区水电弃渣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为高寒区水电开发服务。目前的水电站渣场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大面积的覆被土,需要大量土壤覆盖才能保证植物成活。在西藏高寒区域渣场区域气候特殊,植被恢复难度大。而且高寒区水电站渣场区主要位于干暖河谷地带,由于土壤稀缺,没有充足的客土进行弃渣场的覆土,而且不能在当地其他的区域取土(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只能从外部运土或者采用土料场的弃土对渣场进行客土覆盖,因此筛选合适的覆土厚度和植物种植方式对弃渣场植被恢复的成功至关重要,对减少水电站建设成本和土料场弃土的保存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为了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将渣场改建为经果林种植区还没有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因此本发明有利于减少水电站建设成本和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高寒区水电站建设植被恢复技术尚未开展,而高寒区的植被恢复与其他区域的水电站气候和植被存在较大差异(如云南、贵州和四川)。另外目前水电站渣场只考虑了植被恢复,没有考虑当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将渣场区域改造为经果林种植区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本技术将减少高寒区水电站开发成本以及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发明内容
针对高寒区水电站渣场植被恢复技术缺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种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种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所述高寒区干暖河谷水电站渣场种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渣场进行平整后,挖掘种植穴,种植穴为80cm×80cmm×80cm,选择薄膜在种植穴底部采用0.05mm农用薄膜进行防渗,先覆盖40~50cm土壤;添加牛粪肥4~5kg/穴进行土壤改良,再覆盖30~40cm土壤;
步骤二,选择树径3~4cm的核桃树种植,核桃树根预先用生根粉浸泡,种植后将土地整平,灌溉;同时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和植物生长状况。
进一步,当年10月份至来年5月份,每周浇一次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种植核桃经果林的方法种植的核桃树。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高寒区水电站渣场区域,挖种植穴,覆薄膜保水保肥,种植经果林,技术简单,效益明显。本技术可以减少高寒区水电站渣场客土量429立方米/亩,减少高寒区域水电站建设的开发成本5万元/亩;增加农牧民收入2000元/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苹果分枝大苗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原生态材料围土培育观赏牡丹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