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林火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3708.2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4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谭三清;胡杨柳;王赛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12 | 分类号: | G08B17/12;G06K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夏兴友;张英 |
地址: | 41001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云 气象卫星 数据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林火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并获取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处理进行预处理;确定进行林火识别的阈值,自动进行林火热点识别;其中,所述确定阈值,包括判断热点单元、修正背景温度阈值、修正耀斑区阈值、修正荒漠与植被邻近处阈值,从而确认热点单元。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气象卫星监测时,不仅可以对早期发生的火灾进行及时发现,尽早扑灭,更可以用来监测林火的走势和扩展情况,对严重的森林火灾进行追踪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林火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RS、GIS、GPS(3S)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遥感监测林火实现了 巨大的进步,技术的不断改进,也让系统趋于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美国国 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NOAA卫星和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两大系 列卫星是最早应用于林火监测的平台,为其在火灾监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NOAA/AVHRR数据在探测世界范围的火情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1981使用 子像素温度的理论模型,这是由AVHRR数据消除火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陆续针对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利用AVHRR数据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AVHRR的火点监测模型。
为了提高卫星监测森林火灾的准确性和解决数据庞大的问题,提出了多种 方法来提高分辨率的精度,包括传统的K近邻算法,最大似然法,应用支持向 量机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专家系统分类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方面有待改进,在遥感技术应用 于森林防火的今天,常会出现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耀斑、杂波干扰等现象出现 虚假火点误判误报的情况。在分析的最初阶段或者在传输的最初阶段将虚假热 点提早造出,才能制定应对措施和迅速组织指挥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扑救。
因而,亟需一种在卫星林火监测中有效的识别林火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林火识别方法,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并获取原始数据;对数据原始处理进行预处理;确定 进行林火识别的阈值,自动进行林火热点识别;其中,所述确定阈值,包括判 断热点单元、修正背景温度阈值、修正耀斑区阈值、修正荒漠与植被邻近处阈 值,从而确认热点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热点单元包括:对热点像元基本条件判断按5°×5°, 范围从5分钟段数据中选取区域数据,统计该区域扫描辐射计第三通道亮温分 布,选取亮温高于4%像元作为火点判识像元,即:如果T3ij>T3h,则T3ij标记为 待判识热点像元;T3h满足以下条件:Sumh/Sum=0.04,其中Sumh为满足T3ij>T3h条件的像元总数,Sum为该区域的像元总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判断高温像元,所述判断高温像元的具体过 程为:
①判断像元是否满足高温像元条件,即T3>315K,此处T3为通道3亮温;
②判断异常高温点:计算7×7领域内T3和T34的平均值T3均和T34均,
所述平均值的计算中所用像元需满足条件一:t3<T3+ΔT3j,其中ΔT3j为可 调阈值,初值为3K,且t3<315K,t3为用于计算背景温度的邻域内某一像元的 通道3亮温;
如果满足条件一的像元不足两个,有可能是成片热点,直接进入后续的耀 斑判识;
如果满足该条件一的像元有两个以上,则判断是否满足条件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3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